中国皇后号的秘密 绿金入粤(第1页)

第4回·

一、圣玛丽亚号的冰鲜舱

1784年夏,珠江口的热浪如无形的巨手,将“中国皇后号”紧紧攥在掌心。船长约翰·格林站在主桅下,靴底与晒得发烫的甲板接触时,发出轻微的“滋滋”声。他摘下三角帽,用袖口擦拭额头的汗珠,目光越过船舷,望向广州城方向——那里的城墙在蜃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传说中的仙山。大副亨利抱着账本走来,羊皮纸在湿热的空气中卷边,“船长,货舱温度已升至华氏八十度,那些参根……”格林抬手打断,指了指腰间的银酒壶:“用海豹皮裹着,再浇上朗姆酒,它们在北美雪原都冻不坏,何况这点热度?”

货舱内,三十六个橡木桶紧密排列,每个桶底都铺着半尺厚的碎冰,西洋参根被切成薄片,整齐地码放在海豹皮之间,每十层参片夹着一片干燥的蓝铃花——这是拉费多神父特别叮嘱的保鲜法。格林蹲下身,用匕首挑开一块海豹皮,参片表面凝结着细小的冰晶,在昏暗的烛光下闪烁,宛如撒了一把碎钻。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蒙特利尔见到的拉费多,那位神父临终前塞给他一本笔记,扉页上用拉丁文写着:“此草能平衡寒热,或许能成为打开东方的钥匙。”

船舱深处,年轻船员汤姆正用帆布擦拭额头的冷汗,他的呕吐虽止,双手却仍在颤抖。格林递过一块参片:“再含一片,这东西比你们家乡的薄荷更管用。”汤姆依言放入口中,忽然瞪大双眼:“船长,它在舌面上化了,像有冰水流进喉咙!”格林观察着汤姆逐渐恢复血色的脸颊,心中一动:或许,这“绿色黄金”的价值,远不止于贸易。

二、十三行的嗅觉战争

广州十三行的“同文行”门前,潘启官站在青石板上,身后跟着四名彪形大汉,每人手中都捧着贴有“福”字的红漆木箱。他头戴瓜皮帽,帽顶的红宝石随动作轻晃,与腰间的翡翠算盘相映成趣。忽然,一阵微风带来若有若无的清冽气息,他鼻翼微动,转身望向正在卸货的美国商船,目光落在水手肩头的麻袋上——那气味,像是雪水浸润过的松木,又带着一丝若隐若现的甘甜。

“停!”潘启官抬手喝止搬运工,折扇“啪”地展开,遮住半张脸,“这是什么货物?为何从未见过?”美国船长格林闻声而来,用半生不熟的汉语介绍:“Wahonah,森林的礼物,包治百病。”潘启官挑眉,折扇轻敲掌心:“哦?可敢随本官去验上一验?”格林扫了眼货舱中堆积如山的参根,笑道:“荣幸之至。”

验药房内,潘启官褪去外袍,露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