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土湿火邪横 鹤伴苓术化浊尘(第1页)

《仙鹤草传奇·二十四节气药仙记》

第十九回·

一·小寒土湿火邪猖

小寒节气,中央土运之地的轩辕之丘被一层混沌的「湿火雾」笼罩。清晨的雾气呈淡黄色,触之粘腻如浆,吸入鼻腔便觉阻塞,呼出时能带出细小的痰沫。路边的槐树生满了墨绿色的苔藓,气根如巨蟒般垂到地面,每片叶子都沾满细密的水珠,却久不滴落,仿佛被无形的胶水黏住。田间的积水呈现出暗褐色,水面漂浮着成团的红藻,在阳光下泛着紫褐色的油光,用竹竿搅动,竟涌出气泡,散发出酸腐与焦糊混杂的气味,恰似脾胃湿热熏蒸的气息。

轩辕丘的百姓大多面色萎黄,眼睑浮肿如水泡,双颊却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呈现出「上热下寒」的奇特面色。街头的茶摊上,茶客们捧着大碗凉茶,却频频皱眉——凉茶入口虽凉,却难解胃中灼热。一位老者扶着茶桌剧烈咳嗽,咳出的痰黄稠如脓,落地后竟如饴糖般粘住鞋底,需用力跺脚方能挣脱,痰中夹着少许暗红血丝,如酱菜碎屑,此乃「痰火灼伤肺络」的明证。

青瑶身着「苍术佩兰衫」,衣衫以苍术、佩兰粉末混合葛布制成,行走间散发着清新的药香,却仍难抵空气中的湿热。她路过一家米铺,见掌柜的正在晾晒新收的稻谷,稻谷表面竟凝结着细小的霉斑,用手一捻,霉斑化作黄绿色粉末,沾在指尖久久不散,此乃「土湿生霉,谷气不藏」的凶兆。更奇的是孩童们的症状:许多孩子夜间啼哭不止,烦躁不安,舌尖红赤如杨梅,手心灼热,正是「痰火扰心,心神不宁」的表现。

二·痰火扰心不寐症

在轩辕丘南巷的「培元农舍」内,四十五岁的农妇周桂芳正坐在竹椅上,双手用力按揉着腹部,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她的面色青黄如陈年旧纸,双目布满血丝,眼下乌青如墨,嘴角及鼻翼两侧生有密集的疱疹,渗出淡黄色的液体,散发着酸腐的口臭。「俺这毛病跟闹鬼似的,」她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鼻音,「天一擦黑,心里就跟有个火炉子似的,胸口闷得喘不过气,躺到炕上翻来覆去,越躺越心烦,非得到院子里走圈儿才能好受点。」

青瑶近前诊察,见其舌象异常:舌质红胖,边缘有明显齿痕,舌苔黄腻厚如豆腐渣,覆盖全舌,尤其是舌根处,舌苔凝结成块,用压舌板刮之,竟刮下一层黏腻的痰湿,露出底下暗红的黏膜。诊其脉,寸关脉滑数有力,每分钟超过九十次,如珠走玉盘,尺脉濡缓无力,此乃「痰火壅盛于上,脾气亏虚于下」的典型脉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