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神话传说:山萸仙踪·大暑清热
楔子·火土合德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大暑时节,火土交旺,如炉中炼丹,心脾二脏易受灼烤,悬壶谷中山茱萸得“火土相煎”之气,需在清热与温脾的博弈中,悟透“气血同治”的真机。且看青黛仙子如何借太炎真君的清热之法,合厚土真人的温脾之术,在王清任仙师的点化下,炼就山茱萸“清热理阴”的至臻妙品。
第十二回
一·火土交旺 熔岩焦土裂
六月中,大暑节气至,悬壶谷中赤日如炉,药田中的硫磺、雄黄蒸腾着紫焰,与红土交融成“火土毒雾”。青黛立于药田中央,见山茱萸的阴阳鱼果实竟炸裂为二:左半颗如熔岩喷涌,火焰中隐约有血珠飞溅,显“心热伤血”之象;右半颗似焦土龟裂,缝隙里渗出黄油,现“脾燥伤津”之态。
“《医林改错》云:‘火性炎上,易伤血分;土性黏滞,易劫津液。’”青黛低语,以铁勺舀取熔岩,铁勺瞬间熔为铁水,如心热之毒;以玉铲刮取焦土,土块触铲即化齑粉,似脾燥之极。卯时初刻,大暑的第一缕毒热之气漫入药田,熔岩竟化作赤麒麟,踏左株叶片,金纹迸裂如火山口;焦土则凝成黄貔貅,蹲右株根部,银脉收缩如枯河床,正是“火盛刑金,土燥侮水”的具象化。
青黛忽见左株叶片裂痕处勾勒出“曲泽穴”(心包经合穴)的位置,右株焦土中显露出“太白穴”(脾经原穴)的轮廓——曲泽清心包热,太白补脾经虚,正是“心脾同治”的经络印证。她取出“火土平衡仪”观测,两穴之间的赤黄二气如两条毒龙缠斗,暗合“火土郁蒸,气血瘀滞”的病理机制。
二·太炎清热 白虎欲除烦
辰时正,南方天际炸开赤色莲花,太炎真君驾赤龙而至,身后跟随十二药童,各持清热重剂:首童挑石膏,次童挎知母,三童抱粳米,四童提甘草,五童携黄芩,六童挎黄连,七童抱黄柏,八童提栀子,九童携连翘,十童挎板蓝根,十一童抱大青叶,十二童提玄参。
“青黛仙子,此草火毒炽盛,当以大寒之药直折其势。”太炎声如熔岩轰鸣,“《伤寒论》言:‘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石膏辛大寒,知母苦甘寒,粳米、甘草甘平,此‘白虎四杰’可大清气分实热,除烦止渴。”
说罢,他挥手布下“白虎十二阵”:石膏居南方离卦位,知母立东南巽卦位,粳米镇西南坤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