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生时泻肝热 黄柏燥湿息肝风(第1页)

《黄柏仙踪:二十四节气医道传奇》

第九回 芒种·

第一折·螳螂生处肝风炽

芒种前三日,江南竹林笼罩在青紫色的雾霭中,如被涂上一层靛青。本该在夏至前后孵化的螳螂卵鞘,竟提前破裂,无数小螳螂涌出,前肢如刀,通体赤红如血,在竹叶上爬行时竟留下焦痕——此乃“肝风内动,热极生风”的异象,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三十六岁的绣娘柳如是扶着竹廊剧烈眩晕,双手紧抓廊柱,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天旋地转,如舟行巨浪中……”她呻吟着,双眼红肿如桃,白睛上布满血丝,瞳孔对光线反应迟滞,此乃“肝阳上亢,风火上扰”之象。更奇的是,她的左手手指不自主抽搐,如蛇行蚓动,腕部“太冲穴”(肝经原穴)周围皮肤泛红如丹,触之灼热。

村西头的李娘子怀胎七月,突然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此乃“子痫”重症,因肝热炽盛,引动胎风所致。她的丈夫背着她狂奔,汗珠滴落在青石板上,竟瞬间蒸发,留下淡黄色的盐渍。细查其舌,舌红绛如丹砂,苔黄燥起刺,脉弦滑数有力,此乃“热盛动风,蒙蔽清窍”之危候。

柏娘踏着竹叶铺就的小径而来,足下的竹叶竟在瞬间卷曲,露出背面的紫斑,如肝经的“曲泉穴”。她鬓边的黄柏叶呈青绿色,叶脉间流转着赤色光晕,恰似肝风与肝火交织。伸手轻触竹节,竟有灼热感传来,竹节上浮现出“风”“火”二字的裂纹,相互缠绕如双蛇交颈。“厥阴风木主气,少阳相火客气,木火相煽,如箭在弦上。”她取出通灵根,根须上的青色(木)与赤色(火)纹路如狂飙卷火,渗出琥珀色汁液,“肝属木,主筋脉;胆属木,主疏泄。今风热相搏,致‘肝风内动,胆火上逆’,需以黄柏泻肝火,龙胆草清胆热,钩藤息肝风,羚羊角镇心神。”

第二折·鹏始鸣遇樵翁

晨雾中,一位身着青衫的壮汉从竹林深处走来,手中握着一把黄柏木柄的利斧,斧刃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如肝经的露珠。他的衣襟上绣着螳螂捕蝉的纹样,腰间悬挂的葫芦里传出钩藤的轻响,葫芦盖以羚羊角片制成,泛着半透明的银光。“柏娘可是为肝风之患而来?”壮汉开口,声音如洪钟震谷,“我乃‘樵翁’,世居竹林,专司平肝息风之职。今岁芒种,风火如刀,非苦辛之品不能斩,非介类之药不能镇。”

樵翁轻挥利斧,斧刃劈过之处,青紫色雾霭竟如绸缎般被劈开,露出背后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