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冬藏·龙髓晶凝补肾元(1)(第1页)

第四卷 冬藏·龙髓晶凝补肾元

第一折 冬至龙潜玉晶生

冬至日午夜,柘荣东狮山的积雪突然泛起蓝光。龙参母根处传来隐隐龙吟,根须穿透冻土,在雪层下结成万千龙髓玉晶——晶体质地如天蓝宝石,内藏北斗七星的旋转投影,每颗晶体内都有一条由血髓凝成的小龙,龙身随北斗斗柄转动。老秀才踏雪而至,见玉晶按《洛书》方位排列:一八居北为水,三七居东为木,二四居南为火,六九居西为金,五十居中为土,恰合“肾为水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的医理。

陈九公在母根下掘出“龙髓玉匣”,匣盖刻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的古篆。打开匣子,内有九枚龙髓晶,晶面分别刻着“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中”九宫字样。老秀才以玉尺丈量,晶体质地随时辰变化:子时(23-1点)晶呈天蓝色,对应足少阴肾经;丑时(1-3点)转墨黑色,对应足厥阴肝经,直至亥时(21-23点)复归天蓝色,完成十二时辰的肾精流转。

玉晶的药性在柘荣村显现。李秀才因常年劳心,患上“肾精不足”之症,腰膝酸软如折,目视昏花似雾。老秀才让他含服“坎”字龙髓晶,晶体入口即化,化作寒流沿督脉上行,他顿觉脑后玉枕穴处生出凉意,多年的眩晕症竟霍然消失。三日后,李秀才夜观天象,见北斗七星的“天权”星格外明亮,而他指甲上的月牙从无到有,恰如母根处玉晶的生长轨迹。

朱标古墓在冬至夜开启“龙髓炼精”仪式。当北斗七星的“摇光”星直射墓室,九枚龙髓晶突然升空,按九宫方位排列,晶光在地面组成《黄庭经》的肾部图谱。老秀才引王婆婆步入晶阵,见她每靠近一枚晶球,对应的肾经俞穴便亮起——太溪穴光如蓝宝石,复溜穴光如墨玉,直至肾俞穴光如天青。当最后一枚晶球融入丹田,王婆婆周身腾起白气,如玄武绕体,多年的夜尿频多之症竟不治而愈。

最绝的是“龙髓补肾宴”。老秀才以龙髓晶为主料,按九宫配伍食材:坎宫晶配黑豆(补肾水),离宫晶配莲子(交心火),震宫晶配核桃(补肝木),兑宫晶配银耳(润肺金),中宫晶配山药(健脾土)。五道菜盛入按五行烧制的陶盘,上桌时各盘浮现对应脏腑的光像——肾盘现玄武,心盘燃赤火,肝盘生青龙,肺盘起白云,脾盘涌黄土。村民食后,原本沉细的脉象纷纷转为“沉而有力”的肾脉。

某日,参田上空出现“龙晶贯肾”奇观。九颗天蓝色流星自北斗“九皇”星官坠落,分别击中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