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6章 实话实说(第1页)

不是有那么一句名言嘛,小事兴师动众开大会,大事悄无声息开小会,关乎重大的事根本不开会。

在金銮殿上商量的事肯定不会是太小的事,但对李世民来说绝对算不上是多大的事。

大事都拿到小朝议上跟少数的几个人商量了,更大的事那就不用商量了,李世民自己就拍板了。

皇帝就能乾纲独断吗?理论上讲,得看这个皇帝是谁。

李世民不顾大臣反对,自己做主的事不胜枚举,他自己都不当回事了。

据说后代有个皇帝想换个媳妇,给长孙无忌送了十大辆的礼物,都没换来长孙无忌一个正眼。

长孙无忌还是那个长孙无忌,龙椅换个人做,皇帝和长孙的权力可就此消彼长了。

李世民绝非刚愎自用、拒谏饰非之君,事实上,若要寻觅一位在纳谏方面比他更为卓越的帝王,那可真可谓是难如登天,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李世民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有着极为清醒的自我认知与精准的判断力,深谙何时该虚心倾听臣子的谏言,以集思广益;

何时又需当机立断、自行裁决,以保决策的果断与高效。

李世民只在两种情况下会虚心求教于臣子:一是自己尚无定见时,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二是思虑过多、难以抉择时,愿兼听则明,择善而从。

自己明确知道要怎么办的时候,又何须再听旁人的指手画脚、妄加议论呢?

李世民让李承乾在金殿上提出重造户籍一事的时候,就代表着这个事必须要执行下去了。

若不然何必让李承乾提呢?授意太子提个事,然后给否了,这是耍儿子玩呢吗?

李世民之所以让李承乾来提,就是要给东宫立威。

如果这个事成与不成在两可之间,那就让李泰来提了。

李世民目光沉静地扫视殿中文武,声音沉稳而有力:“着中书舍人即刻拟旨,自三月起始,天下州县重造户籍,务必严谨详实,不得有误。”

“陛下圣明,还望陛下能明察秋毫、权衡利弊啊!”温彦博神色慌张,忙不迭地从朝班中疾步走出,身形因紧张而微微颤抖。

他双手高举过头,恭恭敬敬地朝李世民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与惶恐:“重造户籍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实乃关乎国计民生之重大举措,切不可贸然行事啊!还望陛下能广纳众议、三思而后行。”

温彦博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如炸开了锅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