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康一听苏远提到电风扇出口的可能性,激动得双手不自觉地来回搓动,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这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如果真能将电风扇出口到毛熊,那红星轧钢厂在兄弟单位面前可真是扬眉吐气了。
毕竟眼下还没有哪家工厂能把自己的工业品卖到国外去呢。
与杨永康的兴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远的淡然。
来自未来的他深知,华夏日后将成为世界出口大国,各种商品销往全球。
区区电风扇,实在不算什么。
而且他清楚,这东西在毛熊销量不会太大,即便出口,也就是赚个名声罢了。
苏远语气平静地继续说道:
“电风扇的市场潜力其实有限。”
“就算毛熊进口,销量也不会太高。”
“不过我倒是想到了另一样东西,研制出来的话,在毛熊肯定畅销。”
他稍作停顿,看着两人惊讶的表情,接着说:
“回头我把设计图纸画出来,你们可以先试制一些样品看看效果。”
还有新产品?
杨永康和李怀德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他们倒不是怀疑苏远在吹牛。
苏远在工业部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关于他的事迹早就传遍了。
既然他说有新的设计思路,那肯定没问题。
这就是实力带来的自信。
东西还没影,具体方案都没出来,但苏远就是相信一定会畅销。
这种底气,让杨永康不禁感慨:
“苏远同志不愧是技术骨干,这方面的能力没得说。”
“难怪整个工业部都流传着你的传奇故事。”
他语气诚恳地说,
“我说苏远同志,你那边的事情什么时候能结束?”
“还是早点来厂里上任吧。”
“现在厂子虽然在扩建,但我们的产品线还比较模糊。”
“主要是给其他轧钢厂加工零件,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
“这样很被动啊,就等着你来带领大家改变这种局面了。”
这番话不是客套,而是杨永康的真实焦虑。
苏远笑了笑说:
“我这边也快了。”
“毕竟是四九城第一家公私合营的店。”
“之前也在区委面前夸下海口,说要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