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何大清对刘岚献殷勤(第1页)

苏远正在画着的,是电热毯的设计图纸。

从内部发热元件的选材,到安全电路的排布,再到整体工作原理,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笔下逐渐成型。

这个看似简单,但要想做到安全耐用,若是没有成熟的经验参考,仅是通过反复试验来确定最佳材料组合,就足以耗费数月时间。

然而对苏远而言,这些技术难题都不成问题。

在这个时代,电热毯无疑是一项前瞻性的发明。

后世人们对电热毯评价不高,主要是由于安全顾虑和更多更好的取暖选择。

但在此刻,这无疑是一项革命性的创新。

第二天。

苏远带着完善的设计方案来到杨厂长的办公室。

杨永康虽然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工作,但这个时代的工厂领导多少都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否则难以服众。

他接过图纸,仔细端详良久,眼中逐渐浮现出惊叹之色。

“苏厂长,这个电热毯的设计确实别出心裁。”

杨永康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赏,但随即又流露出担忧,“不过这个构想是不是太超前了?先不说生产成本,光是运行时的耗电量就不小,普通家庭恐怕承担不起啊。”

现在的电费每度两毛多,听起来不算昂贵。

但对比一毛七分钱就能买一斤白面的物价,再加上普通工人月薪只有三四十元的现实,这笔电费开支就显得相当可观了。

如今不少工厂都在尝试自主研发新产品,但前提是能够打开销路。

若是无法盈利,还不如继续承接来料加工业务。

苏远完全理解杨厂长的顾虑。

当下民众生活水平有限,很多家庭连电灯都舍不得常开,更别说功率大得多的电热毯了。

若是觉得寒冷,多加一床棉被便是,何必要浪费电。

苏远从容不迫地回应道:

“杨厂长的担忧很有道理。”

“不过这个电热毯本来就不是面向普通工薪阶层的。”

“国内即便市场有限,总会有特定需求。”

“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特别适合对外出口,尤其是销往毛熊地区。”

听到“出口”二字,杨永康顿时眼前一亮。

如果可以出口的话。

那就完全不同了。

苏远继续解释道:

“毛熊的气候比我们这里严寒得多,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