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夏天悄然离场,东城胡同路边的银杏树金黄一片,气温骤降,京北进入了不冷不热的金秋时节。
小学校园门口外面人山人海,放眼望去,集齐了男女老少不同的人群,国家放开了三胎政策,但却没有将生育率拉上去,年轻人注重事业发展,大多还是只有一个孩子,当成家里的宝贝疙瘩宠着。
像现在,唯一的宝贝孩子上学,全家老少齐上阵来送。
贺家也不例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齐上阵,原本老爷子和老太太也是要来的,但被贺正廷好说歹说地给劝住了,两个老人九十多岁了,身子骨也大不如从前硬朗了,人这么多,万一磕着挤着,谁也负不起这责任。
蔡老师穿着一身深碧色的旗袍,外面配着儿媳妇送的雾青色披肩,头发一丝不苟地打理仔细,浑身上下全透着高知矜贵的气质;贺正廷穿着低调的藏青色行政夹克,黑裤黑皮鞋,身上找不出任何一个品牌标识;
两个老人各自拿着卡通保温杯和儿童双肩书包,两人手里还都牵着白白嫩嫩的小萌娃。
这一家人往学校门口一站,瞬间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贺肆看见有央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和话筒在人群中穿梭,牵着阮清音的手自觉躲到了一边。
果不其然,记者火眼金睛地挑中了贺正廷夫妇,“您好,请问方便接受采访吗?”
蔡老师什么大场面没见过,矜持地点点头,面带微笑,浑身上下流露着高知贵气的气质。
“您二位能谈一谈送孩子上学的感想吗?”
贺正廷表情严肃,将话筒往妻子那边推了推,选她做自己的发言人。
蔡老师言简意赅地概述了一下心情,记者连连点头,继续问,“那您对家中的孩子有什么期许吗?”
摄像师扛着镜头,对准了两个虎头虎脑,白白胖胖的两个小萌娃,穿着统一定制的小学校服,蓝白色相间,校徽质朴而又简单。
京北人都知道这家学校的含金量。
“两个孙子被他们妈妈教得懂礼貌、爱卫生、孝顺老人,我希望成为小学生后,继续保持这些优良的品质,学习新的知识,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国家有贡献的人。”
“感谢您的分享,祝您生活愉快。”
记者放下了话筒,和蔡老师握了握手,等他们走远了,贺肆才牵着阮清音的手走回去。
他贱贱地笑着,嘴角的笑意加深,啧了一声,“蔡老师说得不错,真会拍您儿媳妇的马屁。”
蔡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