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这就是小皇帝的手段?(第1页)

阆中城内,关押蜀军降兵的临时囚所。

张良顺着一间间隔开的囚房看去,发现每一座囚房的前面,都有人在讲解着什么。

仔细一听,这些人原来是在对降兵们讲解大秦的国策。

从兵马制到科举制,从独尊儒术到推广农作物。

讲的不一定全面,但肯定仔细。

而那些关在囚房中的降兵们,从一开始听的昏昏入睡,到逐渐变的精神起来。

眼睛里甚至都有了光彩。

刘邦手下的蜀军士兵,三分之一是刘邦原本的部众,来自于五湖四海。

还有三分之一,是张良竭尽所能招揽的六国旧人。

另外的三分之一,则是巴蜀两郡的本地人。

不管这些降兵究竟属于三分之一的哪个部分,能让他们这么快转变态度,可见小皇帝是有点东西在身上的。

张良站在原地,侧耳倾听了一阵。

他发现负责讲解的那些小吏,并非是一味的画大饼。

他们更像是提前经过培训的专业团队,把小皇帝制定的各项政策讲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让降兵们直观的、切身的感受到,成为大秦子民的诸多好处。


最起码,普通百姓不必为穿衣吃饭发愁。

应征入伍的将士,有着优厚的待遇和伙食标准。

还能依靠军功获得晋升,而不是像六国时期那样,当兵的只能当一辈子兵。

不是世家子弟出身之人,根本看不到晋升的希望。

这就是小皇帝的手段吗?

永远把思想教育排在第一位?

张良猛然发现,在这方面,小皇帝做的太到位了。

即便这些降兵无法全部收入秦军之中。

但一番思想教育下来,哪怕让他们解甲归田,他们也会安安心心、本本分分的做个农夫。

在大好的曙光面前,谁还会再走上造反的道路?

何况,在小皇帝的多种优惠政策下,农夫并不是唯一出路。

考取科举,或者经商,甚至做个手工业者。

都是不错的选择。

只要勤勤恳恳,那就不愁吃穿。

小皇帝这一手,够狡猾,也够高明!

比那些不问缘由,将降兵一律处死的庸才强多了。

在囚所又停留了片刻之后,张良默默地离开。

来到了外面的街市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