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
“妹子,我们应该推崇商人都像李承乾那样为社会做贡献。”在朱元璋的记忆里,商人都是阴险狡诈的。
可看到李承乾身为商人对社会做的一切后,他明白,他不应该厌恶商人,他要做的是培养为国家社会无私奉献的商人。
“或许天幕的用意就是为了让商人跟着学习呢?”马皇后微微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元璋有些茫然,可很快就想明白了,是了,天幕所放出的一切都影响着所有人的三观。
就拿最近的事情来说吧,各官府多了主动自首的人。
询问一番才明白他们是受到了天幕的影响,做了错事就应该受罚,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愿意接受,就像李承乾一样,他们要勇敢的面对自己。
朱元璋得知后大为震撼,于是决定给主动自首的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前提是事情情有可原,以及还要受害人或受害者家属愿意谅解,否则只能依法处置。
果然,来自首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出自本意而伤害他人的。
所以大部分人都无罪释放了,像什么故意杀人的不是没有,就算再诚心悔过,也得赔偿和受罚。
这件事发生后,朱元璋深刻意识到依法治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加强思想教育,更要让人民生活的幸福快乐,不必为生存发愁,没有阶级,国家才会真的稳定强大。
武皇后时期
看到李承乾接手集团后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武皇后深受启发,虽然不是没有商人做善举,可跟李承乾一比,那就是完全不够看的。
她所认识的商人是自私自利的,哪怕富可敌国也没想过建设自己的国家。
而李承乾更像是为了建设国家所以才成了一个商人。
这种觉悟实在敬佩,或许,她大唐的商人也应该如此。
只有钱流动的才是钱,商贾屯那么多只会扰乱货币,必须让商贾全都“心甘情愿”投入到建设中来。
最不能用的就是以利诱之,最好让他们可以发自内心的去建设国家。
商人所到之处都必须生出一条“康庄大道”。
商人们:感觉背后凉凉的,算了,都不重要了,以后商人的代名词要从自私自利变成无私奉献啦,呜呜呜。
至于是不是愿意的,别管。
大唐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没有想其他的,他们只是没想到是责任促使高明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