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改造全天候无人机(第1页)

布置完动力舟桥的研发任务,方宇匆匆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但他并没有休息的意思。

窗外的雨声依旧淅沅,时不时有闪电划破夜空,将办公室内的物品轮廓映得忽明忽暗。

他顾不上擦拭被雨水打湿的头发,直接打开了电脑,调出了北方工业最新研发的"翼龙"系列无人机的技术参数。

"单靠人力巡查堤防远远不够。"

方宇喃喃自语,手指快速在键盘上敲击。

"特别是在洪峰期,大量区域同时需要监控,人力根本无法覆盖所有薄弱环节。"

在他面前的显示器上,迅速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

这是一种专门为洪灾防控设计的智能巡堤无人机,与普通侦察型无人机不同。

这种特殊改装的机型将集成多种最先进的传感器系统,包括高精度红外线成像仪、可见光高分辨率摄像机和微型激光雷达。

方宇拿出笔记本,快速勾画出无人机的外形设计修改方案。

原本的"翼龙"机身较为纤细,适合高空长时间飞行,但这种新型巡堤无人机需要在低空、多变的天气条件下工作,机身结构必须更加稳定和抗风。

他在原设计上增加了机翼面积和加强了机身材料,同时优化了动力系统,使其能够在大雨和强风条件下依然保持稳定飞行。

"关键在于传感器的集成和数据处理。"方宇的目光专注而锐利,在图纸上不断添加细节。”

传统的无人机只能提供简单的视觉信息,而他设计的这款巡堤查险无人机将装备多种互补的感知系统,能够同时收集多层次数据。

红外线传感器可以在夜间或能见度不佳的条件下,通过检测堤坝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来发现渗水点。

高清可见光摄像机则能够在白天提供清晰的地表形态图像。

而微型激光雷达系统则可以生成精确的三维地形图,通过与历史数据比对,识别出堤坝的微小形变和潜在危险。

更为关键的是,方宇在设计方案中引入了一套先进的人工智能分析系统。

这个系统在98年的科技水平看来几乎是天方夜谭,但作为穿越者,他清楚地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计算资源实现高效的图像识别和风险评估算法。

"将所有传感器数据融合,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模型……"

方宇在键盘上快速输入了一段复杂的算法框架。

这套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堤坝上的多种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