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行吗?
谁也不知道答案,反正林浩觉得,李恪不行也得行。
李恪也是这么告诉自己的,不行也得行。
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是不可能的。
想要获得更大收益,必定要承担更大风险,就看李恪能不能承受得住压力了。
李恪被安排走,林浩的压力,就开始加大。
不管怎么说,李恪的个人能力是不需要太多怀疑,能够为林浩分担一定的担子,但现在需要林浩自己扛。
同时,林浩还需要时时刻刻关注外面的动静。
尤其是晚上。
噶尔钦陵绝不是没脑子的人,否则他不会成为吐蕃的元帅。
他一味的用人填,填了这么久没填出来结果,他岂会不想个办法?
怎么办?
挖地道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噶尔钦陵不会这么做。
站在噶尔钦陵的角度,林浩能想出来的结果只有一个:偷袭。
从正面偷袭。
外面有一条被蛮子堆积出来,可以从地面直到城墙的路。
这条路上,有无数未处理的尸体。
如果噶尔钦陵想偷袭,他可以在进攻的时候,一次留下几百人,让他们留在路上,躺在尸首中,等人躺的足够多,趁着唐军不备的时候,突然袭击,然后后面的大部队跟上来,城墙就危险了。
再加上噶尔钦陵的离开,林浩自己都感觉到身上突然的松懈,也正是这种松懈,让林浩警觉。
如何防范敌人进攻,只有一个办法,能够提前探知他们的踪迹。
一个方法是,让唐军换上吐蕃蛮子的衣服,去外面躺好,一旦发现蛮子进攻,他们立刻警示城墙上的唐军。
但去外面躺着的唐军,注定是要死的人。
还有另外一个方法。
林浩知道,但其他人不知道的方法。
于是,林浩命工匠做了一个巨大的铜镜,直径有一丈的铜镜。
白天收起来,晚上挂在城墙上,然后用篝火照耀,通过篝火的光,反射在铜镜上,两个唐兵反复挪动铜镜,城墙下一览无余。
……
城外的吐蕃蛮子想过偷袭吗?
想过!
这是噶尔钦陵在离开的时候,制定好的计划。
“我离开后,唐军必然会松懈,可采取偷袭之策,拿下松州城墙!”
噶尔钦陵把详细的步骤都说了出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