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我见过(第1页)

林知行同宋大步出县衙,瞥见石阶旁边停着一辆马车。

此时,高阳县衙被官兵团团围住,二人只以为是永城知府的座驾。

他们正欲避开马车,那端坐在车前,斜倚着的车夫却突然跳下车来。

“林大人要出门吗?”车夫忙拱手道,“小的是县主麾下,奉县主之命听候差遣。您要去哪,小的送您。”

说罢,躬身请林知行上车。

林知行刚要拒绝,宋大却已爽快应下:“那好,省得走路,送我们去城外流民聚集的地方。”

他先一步跨上马车,转过身唇角无声扬起。

林知行微怔,终究没再说什么。

路上,林知行同宋大聊起高阳县的民生问题,并让宋大去打听一下那些采私煤的运作细节。

宋大微微颔首,他看了看垂落的车帘,压低声:“大人觉得,那汪狗官做的事,刘知府知情吗?”

县内风传汪县令在刘知府面前说得上话。

汪县令方才的招供中也提到,他要打点上下。

二人目光交汇,彼此心照不宣。

宋大又问:“那大人方才为何不直接追问那汪狗官?”

“我看你没出声,我就没问。”林知行坦诚道,“而且,刘知府把人交给我,是查拐卖案的,若我越俎代庖审问地方贪腐,便逾越本分了。”

宋大明白小石头的教训让林知行更加谨慎:“现在只有我们二人,大人不妨直抒己见。”

林知行沉吟道:“我之前对矿务接触不深,不知高阳县这种情况是否普遍?

但肯定不是个例!

汪县令作恶数年,身为其直属上官,若说刘知府全然不知情,我实在难以信服。”

宋大颔首认同,他也是这个想法。

“汪县令提到的矿税繁重,是朝廷政策和地方执行之弊,我等不便置喙。永城所辖十余县,刘知府不可能精准地了解每个县的实情。

但他积极配合平西王查案,这两日也未有异动。今日更是主动将人丢给我们审理,一应账册也未私藏,这恰恰表明他自身未牵涉其中。

属下推测,他或许收过各县令的常例节礼,并未直接参与这桩买卖.......”

“不管如何,我们已经将情况上报皇城司,想来,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理。”

高阳县城不大,两刻钟后已至城外。

城门外,连绵的窝棚沿着城墙蔓延开去,歪歪斜斜的朽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