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近日反复思量此事,却愈发感到一筹莫展,她深谙年轻人感情的炙热!
可皇后说的对,林家头上可还悬着欺君之罪的重压啊!
面对一位丧夫未及半年的母亲哀切相求,林知夏无言以对。
对方显然已知悉一切。
她唯有沉默。
自江府离去,江溪云一路忿忿不平地数落着:
“我伯娘她这就是道德绑架,她要为他丈夫维护清誉,与你何干?
大人们总是这般不讲道理,口口声声说为我们好,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罢了!”
林知夏什么都没说,刚回到皇城司,就收到了兄长的信函。
得知永城情势严峻,她立即进宫,向皇帝陈情,并请旨出京查案。
皇城司共有三位执事,少她一人亦无碍运转,或许这正合皇帝的心意。
皇帝知晓徐氏见了林知夏——这本就是他促成的。
他先前对拐卖案并未看得多重,但农民起义之后,民心涣散。
侦办此类民生案件,有利于凝聚民心。
以林知夏的个性,绝不会放过任何一名罪犯。
于是,林知夏奉旨来了永城。
但皇帝不知道,在离京前,她于深夜偷偷见了芙昕。
篝火噼啪作响,林知夏沉浸在思绪中,阿山的身影在火光映照下渐渐模糊。
直到冽风前来回禀:“大人,那二人拒不交代。他们身上除了些许碎银,便只有一支银簪!”
阿山忙道:“他们先是接到一封让撤离的信,而后才接到胡飞通知发现了我的踪迹!那封信定是被他们烧了。”
林知夏端详着银簪,簪头略粗呈云朵状,向内卷曲盘成一圈螺纹。
那二人看到林知夏的动作,垂下头,目光闪烁。
林知夏掰了一下,没有可活动的支节,可两个大男人带根簪子在身上,实在可疑。
她将银簪对准篝火,看到簪头卷曲处在不同的角度下,会有不同的观感。
她灵机一动,用小拇指抵住螺纹处,稍一用力,那卷曲处竟是活动的,立时从另一头凸出来。
林知夏拿出贴身带的书册,将那簪子往阿山带血的衣服上蹭了蹭,然后在书页上印出一把展开的折扇。
阿山惊呼:“是白扇子!他们很听那个白爷白扇子的话,对方说要带个活口回衢州,他们就背着我在山里走了一夜。
这定是接头信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