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安史之乱(4)后院起火(第1页)

而此刻,李世民却无心接受李今越的夸奖。

他只是将唐刀归鞘,那清脆的合鸣声,仿佛是为那两位枉死的将军奏响的最后悲歌。

随即,他平静的看着李今越,眼里只剩下了满眼的疲惫,缓缓说道:

“今越,继续吧。”

李今越闻言,收起了脸上的赞许,郑重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李隆基杀了封常清和高仙芝二位将军,简直是十分脑残的行为。”

“就如刚刚二凤陛下您分析的那般,只要二位将军还在,扼守潼关,安禄山的主力就别想前进一步。安史之乱,绝不会持续八年之久。”

她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无力:“现在好了,两位擎天玉柱倒了,那潼关谁来守?”

“军中的新生代将领,李隆基不信任,也不了解。而郭子仪、李光弼还在北线捅安禄山的老巢,根本抽不开身。”

“算来算去,李隆基也实在没人可选。新生代他信不过,那就只能让老将出马了,于是,李隆基就想到了已经在家告病休养的老将,哥舒翰。”

听到这个名字,李世民的眉头微微皱起,他倒不是看不起老将,就比如李靖,他如今年纪也不小了,可依旧是大唐的定海神针。

问题是,这位哥舒翰,如今是在家养病。

一个病人,如何能承受统帅大军、对抗虎狼之师的重压?

李今越看出了他的担忧,无奈地说道:“二凤陛下,您担心的没错。当时的哥舒翰,正是在从西域回京述职的途中,突然病倒的,并且被诊断出了中风之症,身体确实早已经大不如前了。”

“所以,接到圣旨时,哥舒翰本人也是极力推辞,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带兵打仗。”

“但是,李隆基不管。”

“君命难违,哥舒翰只能应下。随即,李隆基将他从各处抽调集结的二十万大军,交到了哥舒翰手上。”

“这二十万大军,除了临时招募的八万新兵和十三部落的少数民族武装,其余的主力,基本都是从河西、陇右抽调过来的精锐。”

“朔方军的主力在郭子仪将军那里,而陇右、河西两镇的精锐,基本都在这里了。”

随即,李今越特意加重了语气,又着重强调了一次:“二凤陛下,请你务必关注这一点。陇右、河西的边军主力,基本都在这里了。”

李世民闻言心中猛的一沉。

他瞬间捕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