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封禅(第1页)

李世民听着李今越的讲述,看向自己那曾孙的眼神也是变得晦暗不明。他听得出来,李今越虽然讨厌自己这个曾孙,可起码对他早年的功绩也还算认可。抛开其他不谈,单就李隆基前期执政的态度,他李世民,也是认可的。

可看着如今这个涕泪横流、缩成一团的李隆基,李世民实在无法理解。

一个人,究竟能有多大的变化,才能从一个明君,变成如今这副连半点帝王气质都荡然无存的窝囊样子。

而此刻,就连地上的李隆基也是微微颤抖,泪水混着鼻涕,不住地摇头,嘴里发出模糊不清的呜咽:“为什么……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

李今越看着他,轻轻叹了口气:“真的,前期的你,跟后来的你,简直判若两人。”

“就连司马光都在《资治通鉴》里感叹:‘明皇之始,勤于政事……晚节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

随即,李今越摇了摇头,不再看李隆基继续讲述道:“李隆基的第二任宰相叫宋璟,也是司马光口中大唐四大贤相之一。宋璟一上任,就建议李隆基恢复了谏官制度,规定官员跟皇帝商议事务,必须安排谏官在旁边听着,若有不妥,谏官当场就可以开喷。”

“一时间,满朝文武,天下士子,天天追着李隆基提意见,整个朝堂风气为之一清。”

“举个例子,李隆基想把自己父亲李旦的牌位,摆在伯父李显的前面,谏官就说不行,弟弟就得老老实实待在哥哥后面,李隆基想给自己最喜欢的儿子起个好听点的名字,谏官们又说不行,你得一视同仁,不能偏心,甚至有一次,李隆基发现侍卫们把剩下的饭菜倒掉了,觉得太浪费,下令把他们杖毙,谏官们也冲上来说不行。”

“李隆基都气笑了,说怎么又不行了?不是说了要节俭吗?谏官们就说了,陛下您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是个残暴的君主吗?你是个仁君,对吧?李隆基听完,想了半天,最后只能憋出一句,那好吧。”

说到这,李今越不由得看了眼李世民,笑道:“说真的,开元初年的李隆基,真的很有一位明君的样子,很有二凤陛下您的影子。”

李世民闻言,脸上竟也难得地浮现出一丝笑意,“明君”二字,便是对他一生追求的最高肯定。

而地上的李隆基,听到这些,更是想起了当年那些与臣子据理力争、虽时有气恼却心怀天下的日子,不由得又哭又笑。他也知道,好日子说完了,接下来,便是他最不愿面对的过往。

李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