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越吐槽完,无奈的摇了摇头,看向李世民,继续道:“唉,于是,就在杨国忠大放厥词的第二天,还沉浸在‘旬日传首’美梦里的李隆基,又召见了此刻刚好在长安述职的时任安西副都护、权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的大唐名将,封常清。”
“他问封常清,这仗,能不能打。”
“而这位封常清将军……”李今越叹了口气,“或许是在西域待久了,对内地的情况实在不了解,也或许是过于自信了。”
“他当即对李隆基拍着胸脯说道:‘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
“这话一出口,可就坏了事了。”
李今越的语气里满是惋惜。
“当时的李隆基一听,大喜过望。于是,第二天,就下旨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让他当天就乘着驿马赶去洛阳募兵。”
“随后,又过了一个星期,他才慢悠悠地从华清池回到了长安,下令让在家服孝的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从北线直扑安禄山的老巢范阳。”
“同时,又命令另一位西域名将,副兵马大元帅高仙芝,率兵前往陕郡,配合封常清构筑防线。”
“可直到这个时候,这两位在西域纵横捭阖、战功赫赫的名将,才彻底傻了眼。”
“真的,他们也是西域待得太久了,对内地的情况,实在是一无所知。此刻的中央军队,承平日久,腐败不堪,有些士兵甚至连甲胄都穿不齐整!”
“而他们在洛阳紧急招募来的那些市井子弟,更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压根就没接受过一天正经的军事训练,说句难听的,碧桂园的保安跟他们一比都算是武德充沛的。”
“就这样的兵,怎么去跟安禄山那如狼似虎的十五万百战铁骑打?”
“自信是好事,可问题在于,过于自信了。”
听到李今越那惋惜中带着一丝无奈的话语,李世民只觉得一阵阵的头疼。
那股刚刚被他用一根断棍发泄出去的怒火,此刻又换了一种形式,化作了沉重的无力感,压在他的心头。
其实,从李今越说出李隆基让封常清就地募兵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要坏事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常年远在西域不知情,可他李世民可是听得明明白白,大唐内地的武备,自李林甫那个奸相上位后就已废弛不堪。
内地的百姓哪像边关军民,常年要面对外族的劫掠,个个武德充沛。如今,你如何让一群连刀都可能没握稳过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