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所长点头:“能干是能干,可惜是个女同志,不然你提携一下,未来肯定能走的长远。”
聂荣钦不赞同:“女同志看问题的角度跟我们不一样,这几次她处理的几个被伤害的妇女案件,都让我振聋发聩,身为男人,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对女子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束缚跟委屈。”
“如果给她们更多的机会,我相信很多女子都要比我们厉害。”
聂荣钦说完又重重点头,然后看着杨所长:“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孩能上学了,我相信她们未来一定能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杨所长见聂荣钦说的这般笃定,也没反驳,文化人有些情怀是正常的。
他们这种大老粗只要维护治安就行了。
杨所长言归正题:“正好我们所分来了一个大学生,我让他配合你们去讲讲课。”
“工农兵大学?”聂荣钦皱眉问。
现在说大学生,大部分就是工农兵大学出来的。
杨所长:“是啊,分到我们所实习的。”
“行啊,”聂荣钦起身笑说:“希望他是个认真学习的警察。”
杨所长觉得聂主任的笑带着一股子轻蔑跟嘲讽,也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杨所长只笑笑送他出门。
工农兵大学,是文G期间高考招生制度被搁置后,产生的一种代替高校招生的形式。
经常听人说工农兵大学,那么工农兵大学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办工农兵大学?其目的是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把时间往前拨个十几年。
随着解放,国内的教育也在增长,但很快上面就注意到,那些解放前家境优越的家庭,更注重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反过来说,一些干部、工人跟农民家庭出身的子女,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这些现状就不得不让上面的一些人担心起来,担心江山会不会换颜色,担心以后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担心历史又要重演。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从思想根源上来说,在当时人的心里,干部工人跟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就肯定是爱国的。
那些“黑五类”出身的家庭,不说全部,但肯定会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不爱国的,毕竟革命革的很大一部分是是他们的祖宗。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几个读高中的高干子弟从一些渠道得知了一些消息,他们觉得上面可能有废除高考的想法,自然不想把这果实拱手相让。
他们就想做那出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