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偌大的施工现场,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工人在干活。
大多数设备都在停滞。
快半个月了,工地上勉强建起了几个临时板房。
要是在大夏本土这点活半个小时就能干完。
辰星连忙找来现场工程师了解情况。
没过多久,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工程师李建来到辰星面前。
这人辰星有几分印象。
他是于老介绍给辰星的。
三峡工程,大夏地下量子对撞机以及核设施的配套土木工程都有他的参与。
实力极强。
属于只要图纸没错,就能把蓝星挖个对穿的选手。
“李工,咱们这施工进度怎么这么低?”
李总工面对辰星的疑问也只能摇头叹息。
“辰总,我实话跟您说了吧!这活可能不太好干!”
辰星闻言心中也是诧异。
他这四个重力堆需要的地下工程虽然庞大,但是对于眼前这位应该不难,怎么就不好干了?
辰星连忙说道:“叫我辰星就行!”
“还有这活怎么个不好干法?”
李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其实这个工程规模虽然庞大,但是如果在大夏本土建造也不会很难。”
“但是如果想要在黑州完成这项工程难如登天。”
说罢李建将一个资源调配清单递到辰星面前。
辰星接过文件,仔细端详起来。
这份文件详细地记录着每一项大型设备和施工材料的来源,哪些是黑州本地所拥有的,哪些则需要从大夏运送过来。
不仅如此,文件中还精确地列出了哪些急需的材料需要通过空运快速送达,而哪些则可以选择海运这种较为经济的方式。
辰星越看越觉得这份计划安排得十分精妙,他不禁对李建的能力深感钦佩。
李建竟然能够将整个施工现场的调配做到如此极致的完美,各个工种的作业时间被安排得恰到好处,彼此之间完美错开,没有丝毫的时间浪费。
这种高效的调配方式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避免因时间冲突而导致的混乱和延误。
辰星心中暗自赞叹,李建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确实非常出色。
国家帮他选的果然是最好的。
然而辰星看到人员调配一栏时目瞪口呆。
今日应到岗17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