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追击的战鼓与厮杀声沿着长江两岸向北蔓延,仿佛一条不断延伸的血色伤疤。
我坐镇江东参军的临时营帐,表面上是在协助周瑜处理战后事宜,整理情报,
实际上,我的全部心神都系于玄镜台那无声运转的网络之上。
来自前线各处追击部队的消息,正通过水陆两路的秘密渠道,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我这里。
甘宁、凌统的快船遭遇了曹军殿后部队的顽强抵抗;
吕蒙、韩当的部队在陆上与溃散的曹兵展开了惨烈的缠斗;
程普则稳固后方,确保粮道畅通。
战报纷繁复杂,胜负的消息交织传来,清晰地勾勒出曹操败军虽然狼狈,但仍未彻底崩溃的景象。
他们正拼尽全力,试图逃离这片噩梦般的江域。
我的关注重点,却始终放在那条理论上可能性并不算最高,但因关羽的存在而变得极其微妙的路径——华容道。
玄镜台布设在荆州各地的暗桩,尤其是靠近乌林、华容一带的眼线,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传递着信息。
我需要知道曹操的确切动向,更需要知道关羽是否真的会在那里,以及,如果相遇,将会发生什么。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缓缓流逝。
帐外的喧嚣似乎都变得遥远而模糊,唯有内室那盏昏黄的油灯下,不断被送来的密报,牵动着我的心弦。
终于,在次日午后,一份加急密报被送到了我的案头。
信封上的火漆印记是玄镜台最高级别的“星”字印,意味着内容的极端重要性和可靠性。
我屏退左右,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取出那张薄薄的、却仿佛重若千钧的绢帛。
上面的字迹是用特制的药水书写,遇热才会显现,确保了传递过程的绝对安全。
我将绢帛凑近灯火,那熟悉的墨色字迹缓缓浮现,简洁而清晰地叙述了发生在华容道的惊人一幕。
果然,如历史的洪流奔腾不息,曹操在程昱等谋士的指引下,
为了抄近路摆脱江东水军的追击,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条泥泞难行的险道。
玄镜台的密探详细描述了曹军抵达时的惨状:
人马困顿,衣甲不整,许多士兵甚至赤足跋涉在冰冷的泥沼中,冻得瑟瑟发抖,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随行的将领们也是面色惨白,神情惶恐,完全没有了南征时的意气风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