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尘埃初定,南征在即(第1页)

夜色已深,喧嚣了一整日的联军大营终于渐渐沉寂下来,只剩下巡逻士卒的脚步声和江风掠过帐篷的呜咽。

我回到临时划拨给我的参军营帐,屏退了亲卫,独自坐在灯下,脑海中却依旧波涛汹涌,不断复盘着今日这场至关重要的政治博弈。

“协防”之名,终究是敲定了。

孙权那看似勉强的同意,周瑜那依旧带着审视的目光,鲁肃那如释重负的表情,一一在我眼前闪过。

我清楚,这绝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更像是用一个精巧的榫卯结构,暂时将两块本就存在裂痕的木头拼接在了一起。

孙权的首肯,更多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

——既甩掉了荆南这个包袱,又在名义上占据了主动,

还能让刘备去消耗曹操可能留下的残余势力以及地方的不稳定因素。

而周瑜的松口,恐怕更多是看在鲁肃的面子,以及南郡这块心头肉最终还是落入江东囊中的份上。

他们对刘备的戒心,如同江底的暗礁,从未消失,只是暂时被“协防”这层薄薄的泥沙掩盖了而已。

一旦刘备真的在荆南站稳脚跟,甚至显露出窥伺南郡或更大利益的意图,这脆弱的平衡随时可能被打破。

但这,也正是我所需要的。

一个稳定却又暗藏危机的局面,一个各方势力相互牵制、无法全力他顾的间隙,

才是我陆昭趁势而起、发展壮大自身力量的最佳土壤。

想到这里,我不再犹豫。

当务之急,是必须将这个来之不易的“协防”名义,尽快转化为刘备集团实实在在的控制权。

时间窗口极其宝贵,绝不能浪费在无谓的犹豫和试探上。

我走到案前,铺开一张特殊的薄绢,取出玄镜台专用的秘法墨水和细毫笔。

这封信,必须以最快、最安全的方式,送到夏口诸葛亮的手中。

常规的信使太慢,且容易暴露,唯有通过玄镜台在江夏一带布设的秘密联络点,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笔尖在薄绢上迅速游走,字迹细小却清晰有力。

我言简意赅地将今日与孙权、周瑜、鲁肃商议的结果,

特别是“协防”名义的达成、孙权允许刘备南下平定四郡并屯兵公安的决定,一一写明。

“……吴侯已允,名曰协防,实则默许。此乃天赐良机,稍纵即逝!

望军师与主公速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