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在江陵稍作休整和补给后,便继续沿江西进。
数日后,玄镜台的前哨传回消息,我们已经追上了刘备集团的主力部队。
按照计划,我在一处名为“鱼复”的江边县城暂时停靠,等待与先一步抵达此地的诸葛孔明会面。
选择在此地会面,是我和徐庶商议后的结果。
鱼复(后世的奉节)地处瞿塘峡口,是入川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在此地与孔明交流,既能顺理成章地讨论下一步的进军方略,也便于我观察刘备军的实际状态和布防情况。
会面的地点设在县衙后院的一处临时征用的小花厅内。
陈设简单,只有几张桌案和蒲团,墙上悬挂着一幅粗略的荆州及益州部分区域的地图。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茶香。
当我带着徐庶步入花厅时,诸葛亮已凭案而坐,正手持羽扇,凝视着墙上的地图。
他身着一身素雅的葛布长袍,头戴纶巾,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即使只是静坐,也自有一股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气度。
“子明,元直,一路辛苦。”
见我们进来,诸葛亮放下羽扇,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但那笑容背后,我能感受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孔明先生。” 我与徐庶皆拱手行礼。
“些许薄茶,不成敬意。”
诸葛亮伸手示意我们落座,自有侍从奉上茶水。
寒暄数句,问过彼此行程,诸葛亮便将目光转向我,看似随意地问道:
“子明此番前来,吴侯可有何交代?柴桑之事后,江东内部,尚安稳否?”
他问得直接,却又点到即止。
既是询问孙权的官方态度,也是在试探我对江东内部真实情况的了解程度,以及我的立场。
我心中早有准备,从容答道:
“吴侯以大局为重,深知曹操虽败,元气未伤,孙刘联盟乃抗曹之基石,不可动摇。
周都督不幸病逝,江东上下同悲,然鲁子敬先生继任,军政尚稳。
吴侯特遣昭前来,一是为协助皇叔西取益州,以固联盟侧翼;
二是,亦有代为看顾舍妹尚香之意。
郡主自幼随军,性情刚烈,吴侯与国太皆望其能在皇叔仁德之师中历练成长,亦算是全了联盟之谊。”
这番话半真半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