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四郡初定,公安城作为刘备集团新的行政中心,一时间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战后的残破正在被迅速修复,新的秩序在诸葛亮的精心擘画下逐渐建立。
来自各地的士人、武者、或为避乱、或为求功名,纷纷汇聚于此,
希望能在这位声望日隆的皇叔麾下觅得一席之地。
每日里,府衙门前人头攒动,求见者络绎不绝,孔明先生虽精力过人,亦不免分身乏术。
这表面上的勃勃生机,自然逃不过我的眼睛。
作为名义上的“江东参军”,我拥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时常在公安城内外的市集、酒肆间走动,观察民情,也顺便留意着这股涌动的人才潮流。
当然,我真正的眼睛和耳朵,是无处不在的玄镜台网络。
每日由貂蝉亲自筛选、整理、加密送达的情报,远比我亲眼所见要全面、深入得多。
近期的情报中,除了对曹、孙、刘璋等主要势力的持续监控,也开始增加了对荆南本地人才动态的关注。
刘备集团要在此立足、发展,人才是关键。
玄镜台的任务之一,便是提前识别那些有潜力的人物,
无论他们最终归属何方,掌握其信息总是有益无害,甚至可以在关键时刻加以利用或引导。
就在数日前,一份来自玄镜台驻耒阳(荆南桂阳郡下辖一县)联络点的不起眼报告,引起了我的注意。
报告本身很简短,描述了新任耒阳县令的一些“怪异”行径:
此人到任月余,竟日酣饮,对县务似乎漠不关心,
公文堆积如山,引得县中吏员怨声载道,甚至已有风声传至桂阳太守赵范耳中。
若仅仅是如此,这不过是乱世中又一个庸碌无能或尸位素餐的官僚罢了,
玄镜台甚至不会将其列入需要特别关注的名单。
但报告的末尾,却附上了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补充:
“然其醉卧之时,偶有呓语,所言竟涉及农时、水利、刑名之要点,逻辑清晰,见解独到,非寻常醉语。
且据暗中观察,其于数日之内,便将累积月余之公文处理完毕,条理分明,处置得当,效率惊人。
其人貌陋,性傲,不修边幅,名唤庞统,字士元。”
庞统,士元?
这个名字像一道微弱的电光,瞬间击中了我脑海深处那片模糊的历史碎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