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不速之客,鲁肃渡江(第1页)

朔风未歇,寒意浸骨。

自那夜与元直定下“南望生机”之策后,数日的光阴,便在这沉闷的等待与紧锣密鼓的备战中悄然流逝。

新野城内,军士操练之声不绝于耳,工坊的炉火昼夜不熄,糜贞的商队则在无声中调集着粮草物资,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然而,如何打破僵局,与江东建立联系,这最关键的一步,却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迟迟未能落下。

我和元直殚精竭虑,设想了数种方案。

借糜氏商路暗通消息?风险太大,一旦被蔡瑁或曹操的眼线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派密使潜渡长江?

茫茫江东,人海浮沉,如何能精准找到周瑜、鲁肃这等主战派的核心人物,并取得他们的信任?

每一种设想,都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时间,却在曹操大军步步紧逼的阴影下,显得越发宝贵。

就在我心绪不宁,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要动用玄镜台在江东潜伏极深、轻易不可动用的“沉石”暗桩时,转机,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而至。

那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午后,我正在府邸密室中,与元直再次对着舆图推演,试图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破局的可能。

忽然,一阵极轻微、几乎难以察觉的叩击声,按照约定的韵律,在密室暗格的木板上传来。

我和元直交换了一个眼神,心头同时一凛。这是锦瑟通过玄镜台传递紧急密报的最高级别信号!

我迅速走到暗格前,按照特定的顺序开启机关。

一块不起眼的木板悄然滑开,露出一个仅容一卷细小竹简通过的孔洞。

一支用特殊蜡封密封的微型竹管,正静静地躺在其中。

我小心翼翼地取出竹管,确认蜡封完好无损,上面烙印着玄镜台内部代表“绝密·时效”的特殊火漆印记。

指尖微用力,捏开蜡封,展开里面那张薄如蝉翼、却写满了细密小字的特制丝帛。

目光飞速扫过,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

“江东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家资丰厚,性好施予,慷慨有节。

早年助周瑜军资,结为至交。

现为孙权帐下赞军校尉,深受信重。此人目光长远,力主联刘抗曹……”

丝帛上的信息简洁明了,却字字千钧!

鲁肃,竟然是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