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孙权最终点头,同意孙尚香以“协防荆北,袭扰曹军侧翼”的名义,
率一支精锐偏师随我北上之后,时间便骤然变得紧迫起来。
江东与公安之间微妙的政治角力仍在继续,
但我的重心,已经悄然转移到了荆州北部,一处由玄镜台事先勘定、石秀亲自带人秘密经营的隐蔽山谷之中。
这处山谷地势险要,入口狭窄,内里却别有洞天,林木茂密,水源充足,足以容纳数千人马驻扎而不虞暴露。
更重要的是,它扼守着一条少有人知的古道,向北可迂回潜入南阳盆地的边缘,
向西则能遥望汉水上游,地理位置极其适合作为我们这支“奇兵”出发前的最后集结与整训之地。
孙尚香带来的三百锦帆卫,不愧是孙家水军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大多是自幼生长于江海之间的悍勇之士,不仅水性精熟,擅长操舟驾船,陆地搏杀亦是凶狠异常。
这些人身披轻便坚韧的皮甲,手持精良的环首刀或短戟,
腰间常佩利箭劲弩,行动间透着一股桀骜不驯的彪悍之气。
尤其是他们那种在江面上练就的快速突袭、协同作战的本事,
即便是在山地环境,也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和杀伤力。
而与他们一同接受整训的,则是我麾下“格物工坊”体系秘密培养的第一批“新军”,约五百余人。
这些人多是我从流民、山越部族甚至是一些落魄的士卒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经过徐庶元直亲自设计的严格训练体系进行塑造。
他们或许个体武勇不如锦帆卫,但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更重要的是,他们装备着一些经过改良的武器。
虽然真正具有颠覆性的“猛火油”及其投射装置等大杀器,仍需严格保密,轻易不会示人,
但仅仅是配发给他们的部分装备,就已经足够让初来乍到的锦帆卫们侧目了。
比如,统一制式的叠层札甲,防护力远超普通皮甲;
经过改良的连发手弩,射速和精度都有显着提升;
还有一种小巧的、被徐庶命名为“震天雷”的抛掷武器
——虽然威力尚不能与后世手雷同日而语,但其内部填充的猛火油混合物与特殊引信,
足以在小范围内制造出惊人的爆炸、火焰与声响效果,对于破坏敌方阵型、制造混乱有着奇效。
最初的几天,两支风格迥异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