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流程比想象中顺利。或者说,是比陈宵想象中顺利多了。
那几天,人事科的同事找周阳谈话,说是例行考察,其实更像拉家常。
问问工作感受,未来规划,对市府办的看法。周阳心里门儿清,这是组织在了解情况,但不是审犯人。
他态度谦逊,回答得体,既展现了积极性,又不显得冒进。
谈到那次舆情事件,周阳没邀功,只说“是主任和王主任指挥得当,自己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提供了些微不足道的分析”。
把功劳往上推,这是混体制的基本素养。
人事科的同事听着,脸上都是满意的笑容。
他们当然知道真实情况,但看到周阳这份低调和懂事,印象分又往上加了一截。
加上办公室主任和王主任在背后不遗余力地力挺,以及最关键的——王秘书长那边没有传出任何反对意见,甚至隐隐有赞赏的意思,周阳的考察之路,就像开了绿灯。
陈宵那边呢?听说考察谈话时,人事科的同事表情就没那么轻松了。
问到工作能力,陈宵避重就轻,强调自己资历老、对情况熟悉。
问到那次舆情,他支支吾吾,想甩锅给周阳,又不敢明说,只说“当时情况紧急,自己一时没反应过来”。
人事科的同事心里跟明镜似的。能力这种东西,关键时刻见真章。
几天后,办公室的气氛有点不一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期待感。大家时不时地瞟向主任办公室的门。
周阳坐在工位上,表面风平浪静,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砰砰直跳。
他知道,结果快出来了。
编制!那个沉甸甸的词,像块磁铁,吸引着他全部的注意力。
就在这时,主任办公室的门开了。主任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文件袋,封面上赫然印着“中共XX市委组织部”的字样。
红头文件!
整个办公室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集中了过来。空气瞬间凝固。
主任脸上带着藏不住的喜色,径直走向周阳的工位。
“小周。”主任的声音带着一丝郑重。
周阳立刻站起身,心跳快得要蹦出嗓子眼。
主任把那个红色的文件袋递了过来。
沉甸甸的。不是文件本身的重量,是它所代表的意义。
周阳双手接过文件袋。指尖触碰到文件袋粗糙的纸面,一种真实感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