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上午,临海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亚洲文化观察》主编詹姆斯·安德森是个五十多岁的英国人,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他对中国城市的了解程度,连许多中国人都自愧不如。
斯坦福大学的陈美华教授是华裔美国人,专门研究亚洲城市文化变迁,在国际学术界颇有声望。
《环球城市评论》的记者玛丽亚是个三十出头的意大利女性,以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著称。
李萍站在机场接机大厅里,紧张得手心直冒汗。她反复检查着手里的接待流程,生怕哪个环节出错。
“李部长,您别紧张。”小陈在旁边轻声安慰,“周市长那么有能力,肯定没问题的。”
“你懂什么?”李萍压低声音,“这些外国人最挑剔了,稍微不合他们的意,回去就是一顿狂批。到时候不仅是我的问题,整个临海市的形象都要受损。”
就在这时,接机大厅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周阳穿着一身简单的深蓝色衬衫和黑色休闲裤,看起来轻松自在,完全没有李萍想象中的那种正式接待的紧张感。
“周市长!”李萍快步迎了上去,“您怎么穿得这么……”
“怎么?”周阳笑了笑,“你觉得我应该穿西装打领带,搞得跟商务谈判似的?”
“可是这是国际接待啊……”
“正因为是国际接待,才不能太正式。”周阳整理了一下衣服,“文化交流讲究的是自然和真诚,如果一开始就摆出一副'我来给你表演'的架势,人家还怎么了解真实的临海市?”
李萍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说不出话来。
很快,三位外宾出现在了接机口。
詹姆斯·安德森一眼就认出了周阳,主动伸出手:“周市长,很高兴见到您。我看过您在环保治理方面的一些报道,非常印象深刻。”
“谢谢。”周阳握了握他的手,“欢迎来到临海市。不过,我更希望您这次能看到的,不只是政策和数据,而是这座城市真正的灵魂。”
陈美华教授也走了过来:“周市长,我对您这次的安排很好奇。据我了解,大部分中国城市的对外交流,都比较偏重于展示经济成就。”
“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展示什么。”周阳笑着说,“或者说,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城市的真正魅力在哪里。”
玛丽亚举起录音笔:“周市长,您这话很有意思。能具体谈谈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