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针锋相对(第1页)

“周市长,我听说你们的改革投入了两千万,这个数字准确吗?”张建军在参观市民服务中心时,突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周阳早有准备:“这个数字基本准确,但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三年的总投入,分批分期进行的。”

“即便如此,平均每年也要六七百万。”张建军继续追问,“一般的地级市很难承受这样的投入吧?”

随行的《焦点访谈》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问题的敏感性,立即举起摄像机。

“张副市长说得有道理。”周阳坦诚回应,“但我想说的是,改革的核心不在于投入多少钱,而在于是否真心为群众服务。”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张建军不依不饶,“但没有硬件基础,软件服务再好也很难持续。”

就在这时,一个正在办事的群众突然插话:“这位领导,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们这里花钱太多了?”

张建军有些意外,没想到群众会主动参与讨论:“我们只是在探讨改革的成本问题。”

“成本?”群众有些激动,“以前我办个证要跑五六趟,每次都要请假,误工费多少?现在一次办成,这不是节约成本吗?”

其他正在办事的群众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对啊,以前态度那么差,我们还不是得忍着?现在服务这么好,花点钱怎么了?”

“而且这钱又不是白花的,我们确实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

面对群众的质疑,张建军显得有些尴尬。他显然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

央视记者抓住机会采访群众:“请问您觉得政府的投入值得吗?”

“太值得了!”群众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老百姓最看重的是实效。花钱能办成事,比什么都强。”

张建军试图转移话题:“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服务流程吧。”

参观继续进行,但张建军显然没有放弃找问题的想法。在出入境管理窗口,他又提出了新的质疑。

“我注意到你们的护照办理时间是七个工作日加急,十五个工作日正常。”张建军说道,“但根据国家规定,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十个工作日。你们为什么要延长?”

这个问题确实有些技术性,一般人可能回答不上来。但周阳早就了解过各个业务的具体情况。

“张副市长,国家规定的十个工作日是指省一级的出入境管理部门。”周阳详细解释,“我们作为地级市,需要上报到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