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我太想进步了(第1页)

景泰六年春,京城雪消冰融,万柳园中春意初现,垂柳拂堤,梅影斜斜。

趁着放假,内阁首辅徐谦循例前来雅聚,与几位同年故旧泛舟游园,品茗论诗,放怀小憩。

徐谦素来喜文,尤好诗词,每年必择一日赴园小聚,唤作“咏春会”,此番已是第十三年。

一行人行至“静烟亭”处,亭前石柱上新题一首七律,引人注目:

“风送春潮上玉台,烟波浩渺接云开。柳垂碧影摇金缕,花压枝头唤客来。笔落江山收气象,心回天地识阴阳。休言蜉蝣轻浮梦,自有文章动九垓。”

词句不俗,意象宏大,几位同僚纷纷称妙。

徐谦抚须沉吟,眼神微动:“此诗气魄尚可,语意虽尚青涩,然志向高远……是哪位高士题的?”

随行侍奉的园中园丁道:“这是近日偶来此游的一位翰林所题,名叫徐有贞。”

“徐有贞?”徐谦眉头一挑,似有所思:“名字倒有些耳熟。”

一旁一位太常少卿笑道:“徐侍讲,原名徐珵,永乐年间人,早年宣德八年进士,出身翰林,听说此人颇有才情,兼擅天文地理、阴阳术数,好为人讲风水、推星象,性情奇崛,世间少有。”

徐谦微微一笑,却未接话。

他在朝多年,自然知道翰林院中藏龙卧虎,也听过些关于徐有贞的传闻,只是并未放在心上。

他素来主张以才识与政绩为本,最忌旁门左道、弄虚作伪之辈。

徐有贞此人,虽有些才情,但喜言阴阳、惑于奇谈,并不讨喜。

果然如众人所言,十数年间,徐有贞仕途缓慢,虽于正统年间升至侍讲,却始终未能更进一步。

众人品评几句后便转移话题,又沿廊而去。

而待众人身影远去,静烟亭后的曲径中,缓步走出一人。

身材不高,衣着考究,年近五十,却眼神精悍,面色微冷。

正是徐有贞。

他静静望着徐谦一行离去的方向,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你若不看见我,我就让你看到我。”

徐有贞,永乐五年出生,本名徐珵,宣德八年进士及第,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长久不得升迁,直到正统十二年,才通过拍马屁升任翰林院侍讲,十四年才升两级,可谓缓慢。

此后又过了六七年,依旧不得升官。

徐有贞素来喜好功名,他太想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