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学政(第1页)

然南北朝兵燹之后日渐衰微,终被剔除科考科目。

唐宋以降各朝,再无凭算术入仕之制。

既非青云捷径,官吏疏于计算亦是常情。

钱粮刑名诸务,尽付师爷胥吏之手。

官与幕原是一体。

有官之处必有幕。

幕者,佐官理政之属。

此类人周旋于百姓与庙堂之间,却永难位列正式官班,凡刑名钱谷、星象占卜等实务,皆由其经手料理。

赵明远等人研读考题详解时,皆现恍然之色。卷中所录包罗甚广,远超众人对仕途所需之想,四书五经之外,竟暗含如此经世济民之术,令人既惊且惑。

"原以为治民只需熟读圣贤书,未料还需通晓杂学。"

"我等任职翰林,倒也不必涉足此道。"

"若外放为地方官,这等本事便缺不得。"

"若无明断之能,岂非偏信误判,贻害百姓?"

"此言极是。"

众人议论间,忽有一考官指向卷面:"诸位且看此题。"

纸上赫然书着:"打竹筛二十板,竹筛会答话。"

在场考官先是愕然,继而面面相觑。

"竹器怎能开口言语?"

众人虽非尽皆用过此物,但皆知不过是竹篾编制的器具,岂能发声?

"此题实为两户争夺竹筛归属——一家晒芝麻,一家晒糯米粉。县官当如何裁断?"

**考场新篇**

"区区竹筛也值得对簿公堂?"考官们哑然失笑,"未免太过较真。"

转念又想,府尹竟连此等琐事也要亲自过问,可见为官之辛劳。

疑惑间继续批阅,见答卷写道:

击打竹筛,其必有"声"。

若扬起细尘,则为晒面者之物;若无甚反应,当属晒豆者所有。

众考官愕然。

"原来'答话'是这般解法。"

"此法甚妙,竟能令竹筛自辨其主,怕是只有陈大人能出此奇题?"

待细读完毕,众人方静心批阅。

厅内唯有纸页轻翻之声。

主审吴远山等人眉头紧锁。

这些考生,答不出便信笔胡诌。

满纸皆是荒唐之言。

实在令人叹息。

更有辞藻华丽却全然离题者,只得作罢。

批阅时日匆匆流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