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审判长周建国放下了手中的报告。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恰好与公诉席上的王自健对视了一眼。
后者,也刚刚翻到最后一页,神情平静地合上了文件。
周建国心中了然,拿起法槌,轻轻一敲。
当!
清脆的响声让所有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公诉人,”周建国的声音沉稳有力,“你对上诉人提交的这份新证据,可有异议?”
话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包括旁听席上那些求知若渴的法学生,全都死死地盯住了王自健。
在他们的认知里,庭审质证环节,就是一场寸土不让的攻防战。
无论对方拿出什么,己方律师的第一反应都应该是质疑!质疑其来源!质疑其真实性!质疑其关联性!
这不仅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更是一种打乱对方节奏、消磨对方气势的战术!
他们已经准备好欣赏一场围绕证据合法性的激烈交锋。
然而,王自健只是平静地站起身,扶了扶眼镜。
他迎着全场的目光,清晰地吐出了两个字。
“没有。”
哗——
旁听席上,尤其是学生们所在的区域,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
没有异议?
怎么可能?!
就连审判长周建国的眉毛,都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
王自健对周围的反应恍若未闻。
他是一个极其务实且干脆的人,从不做任何没有意义的表演。
在他看来,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质疑,除了浪费口水和法庭时间,毫无用处。
就在刚刚翻阅报告的几分钟里,他已经用自己专业的眼光,将这份《社会关系调查报告》里里外外审视了三遍。
结论是这份证据从程序上讲,简直干净得可怕!
所谓非法证据,无非几种。
要么,是采用欺诈、胁迫、暴力等手段获取的言辞证据。
要么,是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如私装窃听器、非法侵入住宅等方式得来的材料。
可眼前这份报告呢?
王自健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报告的构成。
其内容来源,全部来自公开渠道查询或合法的走访调查,每一条信息都标注了出处,或是工商档案,或是户籍信息查询回执,或是附有当事人亲笔签名的走访笔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