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发出的邀请还没出京,最先知道的反而是徐家。
依然是那个徐家的大院,忠叔站在徐从轻跟前。一段时间过去,徐从轻变得比以前更加阴翳了些。
顾云歌带着两个孩子在江北的事儿,全京城的权贵都知道了。
原本这种事儿在体制内是屡见不鲜的,可恰恰徐家出去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
尤其顾云歌在江北的基本盘子,让外人对徐家……更是嘲笑不已。
大有徐家没落之感!
徐家当年算计“农家女”的事儿,更是在权贵之间流传,那些个权贵都当做饭后谈资,对徐家多有不屑!
也有人认为,顾云歌从一个农家女,借着徐家的高枝,一跃成了凤凰。
但这些话也都是私下闲谈那么几句。
从前的顾云歌或许如此,可如今人家主持一地政务,不仅顺理成章,还将有着陆家背景的赵铭给彻底压制,人家的弟弟也成了一时之龙凤。
这又岂只是徐家可为?
所以,这京城中的笑柄,全都来自徐家,徐从轻作为徐家当代家主……也确实没什么脸面可言。
如果顾云歌是完全靠着徐家,顾行舟也是靠着徐家……
那这对姐弟就是纯纯的白眼狼。
可顾云歌也就算了,人顾行舟的一举一动,从来都没借助徐家半分力量,徐从轻这个所谓的姐夫,更是和自己的小舅子素未谋面。
何来借势一说?
许多人都说,就算没有虚假,人顾云歌也定能成就一番事业,根本不需要徐家托举。
虽然在权贵的眼里,商不如政,顾云歌没了徐家,未必能走上政途。
但有能力的人,向来都会让人尊重一些。
更何况,人顾云歌的弟弟顾行舟……如今文人的身份大于商人。
如果在文学一途最终斩获那个大奖,某种意义上讲,顾行舟的身份,比之徐家更为贵重,往后,不管夏国出现多少文豪大家,世人都不会忘记那头个吃螃蟹的人。
第一,永远是那么的耀眼。
胜利者,可以不用接受无端的指责,这就是社会的法则。
顾行舟虽然还没走到那一步,可很显然,他如今做到了夏国第一,毕竟,就当下来看,他还是第一位因为文学而受到诸多国家元首和重要成员邀请的人。
有人说,百年孤独,就是那样一本可以斩获那个大奖的文学巨著。
三体,亦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