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六三年,高中生了(第1页)

王小北笑着颔了颔首:“嗯,我正琢磨着给他点颜色看看,可人呢?这几天咋不见踪影?”

“你问我?我哪清楚!”

季珊翻了个白眼,随即又笑了:“看你那天气得不行,我哪敢跟他多嘴,更别说打听他的事儿了,免得你以为我心里还挂念着他呢!”

王小北听了,回敬了一个白眼。

算了,不来也好。

算是他走运。

“得了,上车吧,咱们回家。”

他拍了拍自行车后座,笑着对她说。

季珊笑眯眯地上了车,二人骑行回家。

路上,王小北自然是一路占便宜。

……

时光匆匆。

没过多久,大姐收到了录取通知,要去学校参加军训。

大嫂坐完月子重返工作岗位,照看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了张美英肩上。

整天围着孩子家务转,忙得不可开交。

接连几年的艰难时日,城里人除了咬牙坚持,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好在后来,虽然城市里不时宣传节约粮食,但至少没有进一步削减居民的口粮定量。

生活虽难了点,倒也能勉强对付过去。

这可是北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光景可想而知。

老妈,大伯跟老爸寄往外地的粮票数量直线上升。

隔壁院子里,因营养不良而出现浮肿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六二年,一月。

发工资这天。

大院里中午就开始热闹起来,议论纷纷。

因为又有了新花样。

为了应对资源分配不均和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问题,商业局推出了两种购物券。

工业券跟副食品券。

没票没问题,用券一样能买东西。

每二十块工资就配一张,管用得很,从火柴,肥皂到手套衣裳,甚至是自行车,样样能换。

论张算,细致到连十分之一张都算数。

买东西时,它就派上了大用场。

这样一来,手头的选择宽泛了不少。

虽说以后票可能变成员工奖励的形式,但谁家领了多少张,还是邻里间热聊的焦点。

除了这两类券,市面上的高价货也添了些新花样。

不光是糕点糖果,手表,连同烟酒茶卷烟,一股脑儿冒了出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