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浩认为,李宗盛身上还有另一重bug——他的作品具有很诡异的“时间延迟效应”。
就比如初恋时听《爱的代价》,歌词“走吧走吧”像潇洒的告别。
等到离婚时再听,发现整首歌都在讲“自我欺骗式的洒脱”。
他的歌词像编程好的情感炸弹,听众必须积累足够的人生经验值才能触发爆炸。
这种“越老越痛”的特性,让他的作品成为华语乐坛罕见的“时间抗衰型资产”。
另外,他的作品存在着颠覆创作逻辑的“三不原则”。
其一是不追求技术流。当其他作曲人在炫耀复杂和弦时,他用《鬼迷心窍》证明:四个简单和弦+大白话歌词=世纪经典。
其二是不迎合市场。90年代情歌盛行时,他给赵传写的《我终于失去了你》偏偏是首"失败者颂歌"。
其三是不按套路填词。《新写的旧歌》里那句"爸,我想你了",没有任何修辞技巧,却让全网中年男人破防。
最为离谱的一点是,他这个人还存在着无法复制的“李式宇宙”定律。
所有试图模仿李宗盛的人都会陷入悖论:
——学他的口语化写作?结果成品像流水账。
——拷贝他的旋律套路? 结果歌曲变得平庸。
——复制他的制作模式? 结果捧不红任何人。
“因为他的核心技能是‘人格具象化’——把中年男人的窘迫、女人的清醒、青春期的莽撞全部写成可触摸的具象场景。这种能力不靠技术,靠的是对人性漏洞的极致洞察。”
这是孙云浩前世出道后听过的某位老师的分析,孙云浩至今都似懂非懂,他甚至觉得跟他说这句话的老师也是个单纯的理论派。
李宗盛要是真那么容易被人分析透彻,那乐坛早就遍地李宗盛了。
迄今为止,华语乐坛公认的音乐教父只有两个,一位叫罗大佑,另一位就是李宗盛。
之所以孙云浩会选择《漂洋过海来看你》这首歌给许清勇,主要是因为它担得起“经典”二字。
这首歌最早由台湾女歌手金智娟(艺名娃娃)演唱, 先后有丁当、邰正宵、周慧敏、李宇春和刘若英等歌手翻唱过,李宗盛自己也演唱过多次。
而关于这首歌,网上有一个流传了很多年的背后故事:
说是娃娃认识了大陆诗人阿鲁(原名鲁荣福)。
对方高大帅气又有着文人的优雅气质,一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