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尉迟敬德献介休城归降唐朝(第1页)

武德三年(620)四月二十五日,唐军与刘武周集团在河东展开决定性战役。秦王李世民亲率精锐于汾水之畔大破宋金刚部,铁骑所过之处敌军望风披靡。眼见主力溃散,宋金刚仅率轻骑仓皇北遁,其麾下骁将尉迟敬德临危受命,在残军败退之际收拢八千余众,退守河东重镇介休(今山西介休市)。这座扼守雀鼠谷要冲的坚城,就此成为决定河东战局的关键据点。

尉迟敬德本名尉迟融,字敬德,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州)人,出身鲜卑族军人世家。隋末天下动荡之际,他早年以骁勇闻名乡里,初为隋朝地方军府队正,因善使马槊、精于骑射而崭露头角。

三年前,大业十三年(617年),隋炀帝遇弑后,尉迟敬德投奔马邑豪强刘武周,因其在雁门关保卫战中屡破突厥的勇猛表现,被擢升为偏将。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联合突厥大举南下,尉迟敬德作为先锋率精骑三千突袭太原,以夜袭战术击溃唐将李仲文部,三日连破七寨,助刘武周攻占李唐发祥之地太原城。此战中他亲斩唐军骁将张达于阵前,其槊挑敌将铁甲、马踏拒马桩的悍勇之姿令敌军胆寒。

到了次年(620年)春,他率部沿汾水南下,在晋州(今山西临汾)会战中大破唐军独孤怀恩部,生俘唐将秦武通,迫使唐军退守绛州。同年夏,又在浍州(今山西翼城)战役中以五百轻骑迂回敌后,配合宋金刚主力合围唐军,致使唐将裴寂十万大军溃散,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些战役不仅巩固了刘武周集团在河东的统治,更直接威胁到关中核心地带,迫使李渊一度考虑放弃河东。

直至(620年)四月,李世民在柏壁之战中击溃宋金刚主力,尉迟敬德方从浍州前线回师救援,退守介休城时仍保有八千精锐,其部队以"玄甲重骑"为骨干,成为当时河东地区最具战斗力的残余武装力量。这段经历既展现了尉迟敬德作为乱世名将的崛起轨迹,也为其后来归唐后成为李世民麾下"玄武门之变"核心战力的命运埋下伏笔。

李世民面对困守介休的尉迟敬德时,首先在军帐中召集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心腹谋士。他推开案上地图,指着重兵驻守的介休城道:"此城依雀鼠谷天险,若强攻必折损精锐。然尉迟敬德非宋金刚之流,观其浍州之战以五百骑破裴寂十万众,此等良将当收为己用。"

房玄龄立即补充道:"此人出身寒微却屡建奇功,刘武周大势已去,正是攻心之时。"

屈突通却拍案反对:"此獠月前尚在晋州斩我骁将,岂能轻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