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当窦建德在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厉兵秣马驰援王世充之际,黄州陷落的烽火猝然灼痛了他的脊背——唐将刘世让虽因突厥犯边仓促回援太原,洺州城头暂息战鼓,然漳水粮台焚尽的余烬已化作毒刺,狠狠扎进十万夏军北连河北、南输洛阳的命脉。
更致命的是,窦建德的统治集团内部此时已出现裂痕,当黄州失陷的余震在河北大地蔓延时,其亲授的普乐县令、平恩豪强程名振,正于洺水之畔的城堞上眺望唐军旌旗,降意如淬冰的刀锋在袖中渐次出鞘。
隋末唐初的普乐县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境内。普乐县为隋代所设,属武安郡(后改洺州),唐代初年仍存。其治所在今鸡泽县东南部,地处洺水(今洺河)流域,西邻平恩县(今丘县),东接永年县(窦建德都城洺州所在地)。
鸡泽县现存“普乐村”(今名普高村),村内保留唐代古井及夯土城墙基址,佐证其为普乐县治所在。普乐县当时扼守洺州西南门户,是窦建德政权粮储要地,程名振任内“盗贼不敢犯其境”。唐代贞观年间因行政区划调整,普乐县并入鸡泽县,地名逐渐湮没,仅存村落名及零散遗迹。
普乐县令程名振生年不详,卒于662年,隋末唐初名将,洺州平恩(今河北丘县)人,其生平堪称乱世豪杰转型王朝柱石的经典范本。平恩程氏为洺州大族,程名振出身豪强,世为着姓,雄长边朔,掌控乡里武装。
窦建德称夏王后,为笼络河北豪族,授程名振普乐县令(治今河北鸡泽县风正乡),任内其剿匪安民,以“盗不敢犯境”闻名于河北。
黄州失守后,漳水粮仓焚毁如同斩断河北命脉。作为主管地方民生的县令,程名振比旁人更清楚此战后果,窦建德倾巢救援王世充已耗尽河北存粮,而今补给线断绝,十万大军困守河南必成孤军。
程名振代表河北本土豪强势力,窦建德政权早期依靠他们维持地方统治,但随着夏军南下扩张,核心资源向嫡系部队倾斜。当黄州陷落暴露窦建德根基薄弱,豪强们开始观望自保。
程名振独依普乐县城墙角楼,夜风猎猎,洺水对岸隐约可见唐军斥候火把游弋。想到李唐李渊父子重用降将(如李积、秦琼),而窦建德部将刘黑闼等人结局未明。对比之下,携城降唐既能保全身家,又可能在新朝博取功名,他心中不禁暗自说道:“漳水粮台的火光烧尽了夏王的底气…没有河北的粟米支撑,身在滑州的窦建德大军能撑多久?待唐军回头,洺州便是瓮中之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