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训练馆,我穿着宽松的练功服,面对二十位专业教练演示养生操动作。
"第一节,气沉丹田~"我慢慢下蹲,双手画圆。
"林老师,"一位教练举手,"'丹田'这个概念对老年人来说太抽象了..."
"那就说...肚子用力?"我试着解释,"就像...呃...憋住喷嚏的感觉?"
教练们一脸黑线。
【宿主,】小想扶额,【你能不能用点优雅的比喻?】
"那...像坐在隐形马桶上?"
现场一片死寂。严柯站在角落,墨镜都滑下来半截。
"我是说!"我急中生智,"就像抱着一个大西瓜!"
这个比喻意外地获得教练们认可。接下来的动作命名也走"厨房路线"——"和面团式"、"擀饺子皮式"、"炒菜式"...
正当我松了口气时,一位年轻教练突然举手:"林老师,这些动作对关节不好的老人会不会有负担?"
我愣了一下,随即拿起矿泉水瓶示范:"我们可以这样调整——擀饺子皮时不用蹲太低,就像在揉小面团;炒菜式手臂不用抬太高,想象是在小火慢炒..."
说着说着,我突然灵光一闪:"对了!我们可以在每个动作后面加个'简易版',就像做菜有家常版和豪华版一样!"
教练们眼前一亮,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我越说越起劲:"比如'和面团式'可以站着做,'炒菜式'可以坐着完成..."
"这个思路很好。"体育总局的王教练点头,"分级教学能照顾到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
严柯不知何时走到了我身后,低声道:"总算说了句专业的话。"
我正想反驳,突然注意到几位教练在偷偷模仿"炒菜式"的动作,那画面活像一群大厨在颠勺,差点笑出声来。
"林老师,"体育总局领导憋着笑说,"您这套'厨房养生操'倒是别具一格。"
验收当天,卫健委派了专家团来观摩。我紧张得把"气沉丹田"说成了"肚子饿",把"呼吸绵长"说成"像煮粥的小火慢炖"。
【宿主...】小想已经放弃治疗,【你这是在推广养生操还是烹饪课?】
意外的是,专家们反响极好:"通俗易懂!"
"接地气,老年人容易接受!"
"比专业术语实用多了!"
严柯在总结会上难得地表扬了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