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的摊子太大,想要尽快处理完是不太可能的。
薛家以前是皇商,商铺几乎遍布整个大景。薛家的这些生意虽一直是薛谚这一支主管着,但这些生意并不全都是薛谚一支的。只有一小部分是薛谚和整个薛氏一族的;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薛家替皇帝管着的。
薛家替太祖皇帝管过,替太宗皇帝管过,也替老皇帝管家。薛家想更换门楣,可太祖太宗和老皇帝都只想让薛家替他们做生意揽钱,丝毫不顾薛家被贾史王甄四家剥削的艰难,也不管商人身份地位低下之艰辛。
王玉枝无意中救了四皇子,薛家趁机上了四皇子船,有了薛家提供的钱财为四皇子夺权帮了大忙,立了大功。
但这份功劳是不能搬到明面上来的,不然那就是薛家背弃老皇帝这个旧主。老皇帝可是个睚眦必报之人,若是老皇帝知道薛家早就投了新皇帝,老皇帝一定不会放过薛家的。
老皇帝虽然退位,但手中的权力一点也不少。若是老皇帝拿对薛家做了什么,新皇帝还能替薛家报仇不成。肯定不会,毕竟新皇帝和老皇帝才是亲父子,薛家于已经登基为帝新皇帝不过是别人可以取代的臣子罢了。
薛家于已经登基的新皇帝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为了更换门楣薛家数代人苦心谋划,薛谚亦艰难谋划了十几年。现在有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于在薛家在新皇帝登基之后,趁势献是牛痘和高产粮种,新皇帝也趁机论功行赏封了薛谚为裕国公,同时将薛诚调到京城入职户部。
现在薛谚封了国公,薛诚也成了三品大员,薛谚一直已经不能再担任皇商了。
薛家担任皇商一直是皇帝的钱袋子,新皇帝自然也舍不得失去这个钱袋子。
薛谚将独属于薛氏一族的产业从庞大的产业中分离出来,剩下的就由新皇帝派他的心腹接手了。有了新皇帝接替了薛家,薛家也卸了皇商之职。
薛谚又从分离出来的薛氏一族的产业中,将纯属于薛谚一支的产业给分离开出来。剩下的薛氏一族的产业,就由薛氏一族推举出有能力接受的族人接手继续经营。
毕竟薛谚已经是国公爷,他的身份已经不适合再继续经营这么大的产业,不然会御史弹劾与民争利的。
至于分离出来的产业,薛谚再次一分为二,他和薛诚一人一半。薛父和薛林氏就薛谚和薛诚兄弟两个儿子。薛谚是个大度,薛诚也一直敬重兄弟,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官就觉得高兄长一等。
对于这样的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