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鸿的目光沉静如渊,落在台下那一张张年轻却已然肩负重担的面孔上。
他没有稿纸,没有任何提示,就那么站在党徽与红旗之下,声音清晰、平稳,却带着一种千钧之重。
“组织上把大家集中到这里,集中三个月的时间,脱离繁琐事务,远离迎来送往,是为了什么?”
“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放松身心,休养生息。”
他微微停顿,目光仿佛带着实质的重量,扫过全场。
“更不是镀一层金,拿一张纸,作为日后履历上的漂亮点缀。”
语气陡然加重,斩钉截铁:
“这是省委对各位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投资!”
“是把大家放到全省发展这个宏阔棋盘上,一次重要的推演与校准!”
台下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刻意压低了。
徐志鸿双手依然自然地搭在讲台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
“江东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期、深水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怎么闯?‘双碳’目标的硬约束下,我们传统产业这个庞然大物如何转型?科技创新这张牌怎么真正打出威力?共同富裕的大课题,又如何在江东落地生根,结出惠及全体百姓的硕果?”
一连串的设问,尖锐、精准,直指江东发展的核心痛点与时代考题。每
“解决这些问题,靠什么?”
徐志鸿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靠文件?靠口号?靠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
“靠的是人!靠的是在座各位这样,有想法、有潜力、能扛重担、敢打硬仗的中坚力量!”
他的目光似乎变得更深邃,仿佛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省委常委会在研究这期中青班名单时,要求很明确:只看潜力,只看实绩,不搞平衡,不搞迁就!”
“把你们集中起来,就是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用改革发展的实践真知,把你们的‘根’扎得更深!把你们的‘魂’铸得更牢!把你们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锻造得更强!”
他再次停顿,似乎在给学员消化理解的时间。
“我们有些同志,理论功底不弱,但一遇到复杂局面,就容易‘盲人摸象’,看不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有些同志,干事有冲劲,但一碰硬钉子、烫山芋,就想着‘绕道走’,缺乏啃硬骨头的锐气和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