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十三年,四月初。
登州港。
海风中带着咸湿的腥气,码头上人声鼎沸,旌旗如林。
自高句丽一战后,这座北方的港口,已经彻底蜕变为一座巨大的战争堡垒。船坞里,日夜不停地传来敲打之声,一座座崭新的“猎倭舰”正在加紧建造。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粮草军械,由无数的民夫,通过简易的铁轨和滑轮组,高效地装运上一艘艘巨大的运输船。
当李承乾一行抵达时,整个港口都沸腾了。
“恭迎太子殿下!”
郑和与早已在此等候的水师将领们,齐齐单膝跪地,声震云霄。
李承乾翻身下马,虚扶一把,目光扫过眼前一张张黝黑而坚毅的面庞,满意地点了点头。与一年前相比,这些将士的眼神里,少了些许茫然,多了几分百战余生的沉稳。
“都起来吧。”李承乾朗声道,“孤来晚了,让弟兄们久等了。”
简单的寒暄过后,李承乾没有丝毫停歇,直接登上了旗舰“镇远号”。
这是一艘经过全新改造的巨舰,比之攻打高句丽时,又大了一圈。船身两侧,各有二十门新式线膛火炮,炮口闪烁着幽冷的金属光泽。甲板上,数百名身穿特制水师军服的士兵,精神抖擞,队列整齐。
李靖和侯君集这两位沙场老将,跟在李承乾身后,一路走,一路看,脸上的震惊之色,就没褪去过。
“殿下,此等艨艟巨舰,怕是前隋杨广动用举国之力,也造不出一艘来吧?”李靖抚着胡须,由衷赞叹。
侯君集更是直接上手摸了摸那冰冷的炮身,咂舌道:“乖乖,这玩意儿要是来上一轮齐射,莫说倭国的那些小木船,便是石头垒的城墙,也得给它轰成渣!”
李承乾只是笑了笑,走到船头,拿起单筒望远镜,望向那片一望无际的蔚蓝。
“卫国公,陈国公,未来的战争,在海上。”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
这话,李靖和侯君集听得云里雾里,但他们明白一点,跟着太子殿下,有肉吃,有仗打,有功立!
当日,军事会议在“镇远号”的指挥舱内召开。
巨大的沙盘上,已经清晰地标注出了倭国的主要岛屿、港口、以及已探明的兵力部署。
李承乾指着沙盘,开门见山:“诸位,倭国孤悬海外,看似难以攻伐,实则外强中干。其国小民寡,兵力分散,且造船技术落后,毫无远洋作战能力。对付他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