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鸿业二文圣坦然赴死(第1页)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将视角聚焦千百年前那场改写文明进程的悲壮改革先声吧,老规矩,先看史书。

《新周书·鸿业二文圣传》记载,天佑三年,受押至长安,庇与潜抗辩于朝堂,指陈“文字者,天下之公器,非士族之私产”,触怒权贵。

未几,二人相继为酷吏构陷,庇被诬“私通突厥”,潜被控“篡改经籍”。

天佑三年,大周朝堂上爆发了一场关于文字的辩论。

彼时的长安,士族门阀把控着经籍解释权,普通百姓连识字都是奢望。

周庇带着他的《音韵直指》,陆潜捧着《省文谱》在大周皇宫的乾元殿上直指士族阶级的无耻行径:

“文字者,天下之公器,非士族之私产!”

这话搁现在听着稀松平常,可在“诗书传家久”的门阀时代,简直是刨了士大夫的根基。

想想看,要是泥腿子都能读书写字,门阀还怎么靠“文化垄断”骑在百姓头上呢?

于是震怒的朝中权贵在短短半月间,就指使酷吏给两人罗织了罪名,周庇被扣上“私通突厥”的反贼帽子,陆潜被控“篡改经籍”的渎圣之罪。

天佑三年五月十一,刑卒缚二人于东市。

监刑官问:“尚有言乎?”

庇仰天大笑,手抚颈间银髯,潇然曰:“吾道若烈日当空,纵霜雪千重,终化春水润寰瀛!”

潜则肃穆整冠,从容曰:“但留省文千字在,不教黎庶作瞽聋。”

言毕就刑,受腰斩而死,庇年七十二,潜年七十一,观者无不泣下。

行刑当日,东市万人空巷。

当监刑官照例询问“可有遗言”,周庇抚着银髯大笑:“吾道若烈日当空,纵霜雪千重,终化春水润寰瀛!”

这话分明是说,我推广的拼音之法,就像太阳一样,哪怕被士族打压,终究会像春水一样润泽天下。

陆潜则整理冠带,从容说出:“但留省文千字在,不教黎庶作瞽聋。”

他惦记的,是简化后的三千来字能让百姓不再眼盲心愚。

这两位老人的“罪行”,从表面上看是挑战了周太祖柴拓留下的《武涤字解》的劝慰,但说到底,说到根子上是动了门阀的“文化蛋糕”。

周庇的“切音之法”,说白了就是给汉字注音,让胡汉各族都能通音,堪比古代版“汉语拼音”。

陆潜的“省文之制”,则是简化汉字笔画,让识字门槛大幅降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