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孩子的母亲不是不想为孩子换命,只是她们在被打中第一木仓后,承受不住,没有第二次机会了,只能绝望地倒下。
活下来的另外三个小孩,一个是小姑娘,两个是男孩子。我们都受到了惊吓昏过去,醒过来后也常常噩梦连连。
可能是有意逃避那段惨痛和血腥的经历,所以小小的陆清浅主动封闭了那段记忆,因而也就失去了以前的记忆。
其他人没了妈妈,还有爸爸可以照顾。而我的爸爸妈妈都牺牲了,所以军区领导只能联系我远在川省老家的爷爷来照顾我。
爷爷来到军区后陪我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我每次醒来就会打开每个房间的门,嘴里不停地喊着爸爸妈妈,在家里到处寻找他们。
这时候,白发人送黑发人,刚刚也经历了丧子丧媳之痛的爷爷,也只能无声的抱着我,拍着我背,一遍一遍的低声说着“爷爷在,爷爷在,吱吱不怕……”
现在想来,爷爷在从川省到军区的时候就比我记忆中苍老了许多,想必他一路上也是无法排解自己的情绪吧!
军区领导知道爸爸的背景,所以也就知道爷爷曾经也是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参加过重大战役的。
只不过爷爷因为腿受伤,只能无奈离开自己喜爱的部队。他也没有接受部队的工作安排,而是回到农村老家为村民服务,当了陆家村的村书记,在陆清浅考上大学那年他因为年龄比较大,退出了村委。
建华大伯接替陆爷爷成为新一任的村书记。建华大伯是陆爷爷堂哥的儿子,堂哥因病去世,建华大伯那时候都还没出生,是“名副其实”的遗腹子,而堂嫂也在生产时难产,所以建华大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陆爷爷的爸爸妈妈,也就是建华大伯的小叔小婶,生了两子两女,但也只活下来陆爷爷一个。而且由于条件不好,他们也在陆爷爷十几岁时没钱治病去世了。因此,陆爷爷早早地就去参军了。
那时候建华大伯的爷爷奶奶带着建华大伯,日子并不好过,所以陆爷爷参军后,在财和物方面经常帮助自己的大伯和大伯母。
他认为一家子就是要互帮互助才能发展壮大,一些人只顾自己固然能取得一些成就,但在农村这个讲究家族团结,人情的地方,独自前行是不行的。
况且陆爷爷的爹娘和大伯大伯母他们相处很好,自己爹娘的后事都是大伯大伯母操持着办理的。
也正因为陆爷爷去参军了有了见识,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还建议大伯和大伯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