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盾。
陈荷回家画小人儿的第一天,常廷坐在办公室里,翻阅着周正正之前整理的,此人的背景核查材料。
吕盾,55 岁,单身未婚,学历不高,早年开过 KTV,混迹三教九流。
十二年前忽然注册行昌商行,摘掉大金链子,套上西装,遮住花臂,摇身一变,跻身艺术行业。
还租下了租金昂贵的老洋楼,作为经营场所。
商行成立不久,不知通过什么路子,结识名家朱藏墨,双方达成合作,迅速在业内站稳脚跟。
经侦在查账时,确实发现了问题,比如以均摊方式虚造画价。
但是总价与现金流能够对上,税务方面也没毛病。
对于私营企业而言,价格混乱这点事,完全可以解释为账务不规范。按《会计法》,一般是责令限期改正,顶多再罚个款,就到头了。
所以这件事,暂时不能大作文章。
还有一处疑点,引起了经侦人员的注意。
他们发现,行昌商行虽然盈利可观,但账户上余额不多,大都用来投资了。
追踪资金去向,是以投资的名义,流入几家皮包公司,这个情况,有转移资金的嫌疑。
也就是说,行昌赚的钱,仅在吕盾手里过一遍,就流走了。
据此推测,吕盾或许只是挂名的商行总经理,实际掌控者另有其人。
最可能是朱藏墨。
按此逻辑,朱藏墨通过商行出售他的非法画作,收益转入自己控制的皮包公司。
如此一来,即便日后商行出事,法律责任有吕盾担着。追究经济责任,账上也是一个空。
至于吕盾为何愿意背锅……只要出的价足够高,能背的锅就足够大。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推测合情合理,以为抓住了朱藏墨的小辫子。
但是后续调查结果令人意外。
几家皮包公司的背后,并没有朱藏墨的影子,倒是与吕盾有隐隐的关联。
简而言之,吕盾挂名的行昌商行,通过售卖朱藏墨的非法画作赚取高额利润,资金被多轮转移,左手转右手,最终,还是回流至吕盾手中。
更反常的是,商行明面支付给朱藏墨的画资,远低于市场价格,可以说是朱藏墨吃了亏。
原以为,朱藏墨才是商行的实际掌控者,吕盾只是被利用的棋子。
如今看来,或许恰好相反。
吕盾才是真正的主导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