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9年在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中悄然滑过。节令已过小寒,名为小寒实则超寒,天寒地冻的。密林中仍有不少高大乔木留有绿叶,将冬日暖阳来遮挡,泄露出一束束的丁达尔光来。忽有嘹亮口号声冲破林间的阴阳相间。
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向前进!
啦啦啦啦啦啦啦
革命歌曲的标配:口号标语式的歌词+激昂奋进的旋律,它就是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泰森喊着嘹亮的歌声大踏步走在山林间的羊肠小道上。歌词看过就忘,只得把‘啦啦啦’进行到底。他边唱边嚼着沾了盐的锅巴,背负沉重的希望,和钳工结伴向硝酸盐矿走去。生产与安全条例规定背夫必须两人一组,所谓人不走空,去程背矿石返回背给养。泰森块头大拳头硬,只需背枪。钳工不会武功打不过泰森,负责背负沉重的补给物资,全部两人份的。
迟疑着慢慢停下脚步,“泰森,感觉到没有,有么子东西在跟踪我们。”
钳工警觉到半路上似乎有一双或几双鹰隼般的眼睛在偷窥他们。劫道的车匪路霸?肉食性大型猫科动物?这条小路是穿越众一脚一丫踩出来的,要收取买路费只有他们才有资格。他脑补着泰森教的锁喉—踢裆—插眼—扭脖子组成的杀人大法,捡石头冲两边的密林里扔,“何方强盗,出来,看见你们了。”
大体力工作加上胶皮生产的低盐低糖毫无口感可言的高热量高蛋白营养野外口粮加持,钳工的身体变得愈发敦厚圆润,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大腿和小腿,其粗壮坚硬估计子弹都打不穿。他捡了根粗树枝抡在手里,真到危险来临时对泰森教的拳术顿失信心,手里还得有根烧火棍才踏实。
1620年的大明强盗非常听话,三个披着兽皮的野人以矫健的身法跳跃出来,露出渴望,不,近乎疯狂的贪婪。泰森看明白了,把枪背上肩,叫钳工把含在嘴上的饭糍(上海话,锅巴)扔远点扔地上。果然,野人们呼啦围上去争抢地上的饭糍。也不知搭错了哪根筋,向来高冷的泰森表现出极富亲民的同情心,蹲下来指导野人们吃东西要细嚼慢咽,小口饭糍大口水。“钳工,把你的水壶拿来…”
哪里还有钳工在,一看,那家伙已跑出半里地去。泰森只得飞奔过去喊停。钳工哪肯停留,却被泰森一把拽住。只当泰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