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第1页)

承蒙朱大人看得起。

朱燮元以一己之力誓要扑灭梁山司,他以‘梁山柴子进等五人与奢宋安暗通款曲’为由顺利取得兵部的调兵堪合,不惜抽调各州府驻军、大小卫所军,置正经云贵前线而不顾,出动大军镇压梁山。

该军事行动的进军路线与兵力部署经董乐斌手递于潇洒过目。

“属实?核查过了吗?”

“以朱燮元之心高气傲,不似作假。情报员报告,明军作战部队整1.16万人,辎重人马另有8000。”

“姥姥!朱燮元狗眼看人低,我就不明白我梁山军哪点像软柿子了。通知部队了没?”

“不曾。我受您就近领导。”

潇洒抬眼皮看了看站得笔直的董处长,回味到‘就近领导’的甘甜,不免撇出一抹笑来,“赶快通知林司令员和曹参谋长。”

这份情报是朱大人亲自撰写的征讨梁山动员令,是战斗檄文,同时也是战斗部署。檄文将梁山列班于建奴,建奴豪夺梁山巧取,顽劣谋逆无二。二万官兵分三路大军,分别从秭归方向、燮州方向、常德方向三面合围,拟一举攻克平台荡平梁山。

大明王朝地方军队中,军情保密制度令人堪忧,这份对内发布的檄文、动员、部署三者合一的文件公开传播公然外泄。

劝君莫笑,把军事部署告知敌人的事在我大明朝不算新鲜事,近一点的,数年前辽东经略杨镐就干过。明廷首战野猪皮的萨尔浒之战中,这位天才杨大人就玩过此心理战了,结果令我们的老赵伤痕累累耿耿于怀。

今日又有朱燮元不吝赐教,有道是,有便宜不占天王八蛋!

武装抵抗官军的决定在施州引起轩然大波,既有助推的波澜也有迎头的风浪。绝大多数百姓地态度和烟田晒场上的那位女歌者一样,主张坚决抵抗。他们在梁山庇护下,才刚刚从奴隶的枷锁中摆脱出来恢复自由身,耕地的耕地做工的做工,只要肯干活就能吃饱喝足。做上了人,谁愿意再回去做鬼。

压迫。1624年之后,梁山众对这个词的感受尤其深刻。之前感受不到,因为祖辈就是这样被压迫着过来的。现在有了,且体会深刻:被压迫到极致是精神的麻木,人,如同行尸走肉。

世间事,斗争史,一切都被教员看透说中。他于学生时代在《讲堂录》中记有这样一段话“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曰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亦不乏和平主义者,主张投降妥协的主要是一些原土官。投降派认为施州卫自古以来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