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工兵连的战士们固执地认为他们的连长没死。原因有二: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连长执行命令从来不含糊,他自己下的‘一个不许死’的命令,他一定能完成。师部凭什么把彭连长列入牺牲人员名单!工兵连的战士们幻想着像亲妈一样护着他们的连长很快就会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他们眼前,负责执行西北角爆破任务的排长甚至一度拒绝接受接任连长的战场委任。他扬言:想要让自己负起这个责任,只有一个条件:老彭没死,工兵连长永远姓彭。要做只做代理连长!
你们啊,被战友情冲昏了头脑,一心只想着不承认彭连长的牺牲,冷静下来用一下理智:牺牲和失踪,抚恤待遇天差地别!
此时只能行善意之欺骗了,洪刘当着大伙儿的面将彭大治的名字从牺牲人员名单内划掉,列入失踪人员名单,事后又悄悄改了回来。
直到5年之后,辽阳城修筑环城公路时挖到了彭大治烈士的遗骸。5年前的那次爆破,强烈的冲击波把烈士的军装刮掉了,正是借助头骨上那副牢牢绑缚着的防风镜,才能确认该具遗骸正是当年列为失踪的彭大治。
曹安得、彭大治,这对表兄弟不同运且同命,一个战死泸州,一个战死辽阳。表哥曹安得的遗孀幸有老赵的1200两银子资助,如今表弟彭大治战死,烈士家属自有梁山司的抚恤金,再不必靠友人贴钱资助。
部队沿着两处城墙开口攻向辽阳城。
机枪手打前锋,每到一处壕沟,机枪手往两边卧倒,开枪压制住堑壕里的后金军。跟进的战士则冲上城墙肃清城头上的敌人,然后居高临下把被压制在壕沟里动弹不得的敌人当固定靶打。大部队不理会城外工事里的鞑子主力,迅速通过全部开上城墙。负责掩护压制的机枪手最后登城,同样居高临下往外打。
这就是阎应元制定的战术:攻取城墙肃清城墙上敌人,变攻城为守城,从上往下打、由里往外打。如此打法确实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攻占辽阳城池,但要肃清城外深壕内的鞑子困难不小。人家不是傻瓜站直了让你打,他们不逃也不闹,紧贴壕沟内壁躲避子弹,个别强悍的主还能抽冷子朝你射上一箭开上一枪。
‘啪’一颗铅子擦着齐江钢盔裂开,一粒小裂块不偏不倚穿透了身边齐川的脸颊躺在了他舌头上:涩的、咸的、甜的。齐川伸舌头用门牙顶出铅子,吐出一大口血来。齐江稍稍瞥了眼:“没事,脸上穿了个小眼,死不了。”接着眯着眼睛找目标,“等着,哥给你报仇。他娘的鞑子,你们倒是给我露头撒!”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