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菌毯绿芒与空洞之蚀(第1页)

堡垒核心湮灭留下的绝对空洞,如同宇宙画布上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持续进行着它缓慢而不可逆的“吮吸”。空洞边缘,虹彩残骸光滑的断口处,细微的金属颗粒和游离能量如同细沙流入漏斗,无声无息地消失在那片“无”的领域。时空褶皱在空洞周围扭曲、荡漾,光线在此处被拉长、撕裂,形成诡异的光晕,如同濒死巨兽瞳孔中最后的光影。

1. 空洞的“侵蚀”加速:

- 空洞的“吮吸”效应并未随时间减弱,反而呈现出一种……“适应性”。它开始更高效地剥离、分解边缘虹彩结构的“存在性”。

- 光滑的断口不再是静止的。细密的、如同冰裂般的纹路开始在断口附近的虹彩金属上蔓延,这是结构从“存在”向“虚无”滑落的物理表征。碎裂的金属薄片如同秋天的落叶,纷纷扬扬地飘向空洞,在接触边界的瞬间化为乌有。

- 物理结构损失速率提升至 0.005%/标准时!空洞半径增长趋势确认!预测:1.02公里(+0.02公里)!

- 时空扭曲范围扩大!警告:邻近区域(实验室废墟方向)物理稳定性下降!

- 空洞不再是静态的伤疤,它成了一个缓慢扩张的、吞噬一切的……“熵增之口”。

2. 实验室废墟的“震颤”:

- 空洞扩张引发的时空褶皱,如同无形的潮汐,终于波及到了相对遥远的实验室废墟。

- 覆盖在断壁残垣上的银色囚笼粉末,如同被微风吹拂,开始无规律地旋动、聚集,又散开。

- 炽白余烬所在的区域,那片绝对的“归零”态空间,也产生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涟漪。并非余烬本身苏醒,而是包裹它的、由它自身特性定义的“逻辑黑洞”边界,在外部时空剧烈扭曲的压力下,产生了极其细微的“应力”。这应力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归零态的绝对寂静中激起的微澜,瞬间便消弭无踪。 余烬状态:深度休眠(稳定)。边界应力扰动:可忽略。

- 然而,这微澜本身,却像一个微弱的信号,穿透了实验室废墟的寂静,向更深处扩散开去。

菌毯孤岛:寂静中的萌动

物理熔断的闸门,如同厚重的墓石,隔绝了内外。闸门之内,是绝对的黑暗与死寂,埋葬着最后的执念星云与指向坐标的残响。然而,在这片被遗忘的坟墓深处,在虹彩网络无法感知的维度,一种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1. 星云余烬的“回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