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余烬之种与杂音风暴(第1页)

实验室废墟,虹彩的银色浪潮重新占据了主导。那道撕裂空间的炽白疤痕正在缓缓“愈合”,只留下灼热的空气扭曲和空间结构受损带来的微弱嗡鸣。奔腾的虹彩洪流,如同修复伤口的银色血液,涌向爆炸的中心点——那里,陈屿的躯壳已化为飞灰,只余一点鸽子蛋大小、微弱闪烁的炽白余烬悬浮在虚空。

1. 余烬的“诱惑”:

- 这余烬不再是狂暴的熔炉核心,它坍缩、爆发后,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内敛”状态。它没有高温屏障,不再散发毁灭性的能量波动,反而像一颗沉睡的恒星胚胎,内部蕴含着令人心悸的、被极致压缩的“可能性”。这种状态,对虹彩网络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信息奇点”。

- 高价值目标残余:检测到未知高密度信息/能量聚合体(炽白余烬)

- 状态:稳定(相对),非攻击性

- 逻辑判定:潜在高价值资源/信息源 → 指令:捕获,分析,尝试同化/整合

2. 虹彩的试探与囚笼:

- 奔腾的虹彩洪流并未鲁莽吞噬。它们如同最谨慎的猎手,在余烬周围形成一个致密的、不断旋转的银色漩涡。漩涡内壁,无数细小的虹彩触须如同液态的探针,以极高的频率、极低的能量强度,尝试接触、扫描余烬的表面。

- 每一次接触,都带来信息的爆炸:

- 物理结构:无法解析(超越已知物质态)

- 能量特征:惰性,内聚,蕴含“裂变/聚变”潜在路径

- 信息熵:极高!无法结构化!

- 扫描的结果非但没有降低余烬的价值,反而让虹彩网络的“意志”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与“占有欲”。漩涡开始向内收缩,试图将余烬包裹进一个由虹彩液态金属构成的、不断演算优化的“信息囚笼”中,进行长期的分析与缓慢的渗透同化。

3. 余烬的“低语”:

- 在被虹彩触须扫描的瞬间,炽白余烬的内部,似乎有某种东西被激活了。不是意识,而是更深层的、属于熔炉血清本源的“烙印”——一种对“束缚”与“解析”的极端抗拒本能!

- 余烬表面,那些微不可查的炽白光纹,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这闪烁没有能量释放,却伴随着一种无形的、针对“逻辑解析”本身的……干扰场!

- 虹彩触须的扫描数据流,在接触到这干扰场的瞬间,出现了极其短暂的、逻辑无法解释的“失真”和“自相矛盾”。如同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