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青刚走后,杨过便回到书房,拿出纸笔在纸上画起了战舰图纸。他打算结合自己在原来那个位面的见解,设计几款战舰。这些战舰全部是要在海上作战的战舰。
目前水师的战船都是内河战船,随着离出海口越来越近,再加上长江下游水域广阔,水深也足够,他打算先造出一批远洋战舰来进行测试,待性能和质量符合预期后,再想办法拿下长江出海口,组建海军。
未来北伐,收复北方失地后,辽东和高丽半岛也必须收回来,甚至是辽东以北更远的地区探索,也离不开海军的支持。
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发展远洋事业,开展海外贸易。由海军牵头,组织商船队南下到南洋地区,甚至是西洋的天竺、波斯、大食还有更远的黄金海岸一带展开贸易,互通有无。要知道,宋朝的造船业和航海业高度发达,民间已经有不少商船到达了这些地方。
不多时,杨过便画好了几型战舰设计图。
第一幅图纸是火炮战舰,将之命名为巡洋舰,舰长二十一丈、宽两丈六尺,长宽比为八,满载吃水一丈有余,从船头到船尾依次分布着三根桅杆,中间的主桅最高,前桅杆略微向前倾斜、高度低于主桅杆但高于后桅杆。但这三根桅杆都要普遍高于寻常海船,以便布置更大面积的风帆。
船型采用飞剪船设计,船头尖而船尾圆,船头加装了球鼻艏,以应对船舶航行时产生的兴波阻力,船尾有压浪板。采用轮盘舵来控制方向,所谓轮盘舵是一种通过绞盘、锁具、连杆以及齿轮等一系列构件组合工作的方式来控制船舵。
全船定员为两百人,在两舷的甲板各配备六门后装速射炮。舰艏处和舰艉处各有两门前装填大炮,可以左右移动方向,全船加起来一共有十六门火炮。
风帆沿用中式硬帆设计,硬帆的样式为梯形帆。采用硬帆的原因也很简单,硬帆操作简单,仅需少量绳索以及滑轮和绞盘,加上少量的水手就能操作,而且硬帆只需调节风帆和船身方向,就可做到八面来风皆能前行。
若是软帆,需要的船员则更多,还需要密密麻麻的各类索具,以及大量船员在桅杆上来回攀爬来调整风帆,灵活性极差。
还有就是硬帆因为有帆骨存在,即便是破几个大洞也不影响性能。若是软帆,哪怕破一个小洞就会被大风将破洞扯得更大,整张风帆直接报废。
至于硬帆吃风效率不如软帆,这个就是胡扯,在后世经过精密计算,硬帆吃风效率要比软帆高出一成半左右。这个谣言实际上是因为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